首页 -> 2008年第2期

英雄于谦;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作者:如果石絮



面夹攻,也先败退,又遭明将王竑伏击,仓皇退至城外数里安营,明军大胜。这是明军保卫北京的第一次会战胜利。
  十四日,瓦剌又进逼彰仪门。于谦亲自指挥作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三战三捷,毙敌万余。
  十一月初八日,瓦剌退回塞外,北京宣布解围。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也先夺取北京的企图,稳定了北京的形势,挽救了明王朝。于谦运筹帷幄,镇定自若,在京师守备空虚的情况下迅速集结军队,激励士气,身先士卒,起了决定全局的作用。
  战后,代宗论功行赏,以于谦、石亨功劳最卓,封石亨为武清侯,加封于谦太子少保,总督军务,仍掌兵部尚书事。于谦极力推辞,说:“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敢邀功赏哉?”最后不得已才接受。
  
  四
  
  明军取得胜利后采取拉拢脱脱不花、阿拉知院的策略孤立也先。更重要的是,明朝已另立皇帝,英宗成为空壳。也先一时陷入两难:杀之怕激怒明朝报仇,放回去又心有不甘,一时无计可施。思虑再三,也先认为与其杀之不如送还明朝,既得到金银财宝,又可与明朝结好,恢复马市贸易。于是他再三遣使致意,请北京派使臣迎驾。
  一些主战派大臣认为此乃也先故伎,不可相信,极力反对。于谦力排众议,认为也先屡败,其议和态度可信,劝景泰帝(即代宗朱祁钰)遣使迎驾。此时,代宗却犹豫不决,陷入两难:若迎回英宗,自己必然交还皇位,若不迎回,则必遭非议,于是召集群臣商议。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首先陈言,请求遣使,其他诸臣也多随声附和。代宗颇感难堪,怒曰:“朕非贪此位,乃卿等强欲立朕,今复出尔反尔,殊为不解。”群臣瞠目结舌,无以言对。于谦上言:“也先屡败,其意可信。陛下与太上皇兄弟至亲,上皇在外,理应奉迎,万一敌人怀诈,是彼曲我直,我得声罪致讨。今大位已定,何人敢有他议?”代宗闻此,方答应遣使。
  代宗先派吏部右侍郎李实带随员出使瓦剌,窥探虚实。得知也先真心送还英宗,于谦奏明代宗,派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于七月二十七日出使瓦剌。也先接见了杨善,却连设四问故意刁难之。一问:“敕书中为何没有奉迎太上皇的言词?”杨善答:“为尊太师,成就你主动送还的美名,否则带有强制意味。”也先二问:“为何不多带些金银来赎?”杨善答:“是想让你名垂千古,不然后人会以为你图财而非仁义君子。”也先三问:“太上皇回去后是否继承皇位?”杨善答曰:“天意已定,不便再移。”最后也先又问:“中国古代尧、舜禅让,是否为真?”杨善答:“尧让位于舜,今上皇让位于弟。古今一辙。”四问杨善皆巧妙对答。也先钦叹良久,哑口无言,只好备车驾送英宗返京。
  消息传到北京,礼部议定的迎驾仪式很是隆重,代宗以恐遭敌诡计为由删繁就简,只派一辆车马迎接太上皇由居庸关进入,在安定门换乘法驾,至东安门。几天后,上皇至京城,百官于东安门外跪迎,代宗在门内下辇接驾,英宗下轿答礼。两人辞让帝位再三,随后英宗被送到南宫安顿。
  南宫即崇质宫,位于重华宫东南,是软禁失宠妃嫔和皇族的专用之所,平日极少有人光顾。代宗又派靖远伯王骥镇守,严禁英宗和外界接触交往,以防他勾结大臣或逃出。不久,代宗去除监国称号,堂而皇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北京保卫战”之后,代宗对于谦很是倚仗宠信,授予大权。于谦甚至可以单独进入皇帝寝宫奏事,其地位权势,无人可以比肩。于谦对于皇宫内部的争斗无能为力,只能屡屡上疏,强调“上皇虽还,国耻未雪”,应加紧国防和京城的防卫。他发动民众,疏通了漕船运粮草的运河要道,精心改进武器,操练阵法,使军队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而瓦剌内部却开始出现内讧。也先、脱脱不花和阿拉知院三人先前联合攻明时尚能团结对敌,现在也先占去大部分所掠财物,引起其他三人的不满、猜忌,进而相互攻伐。景泰五年(1454年),也先自立为可汗。但因为也先日益骄纵,虐待他部,兀良哈等部不堪忍受相继反叛。次年,也先仓皇出逃,被乱军杀死。其后,瓦剌内部纷争不已,势力日趋衰弱。
  代宗坐拥帝位既久,思索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以长期霸占帝位。大臣们对此极为不满,认为代宗这种篡夺其兄皇位的做法很自私卑鄙。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代宗加赠都御史杨善、王文太子太保,不久又加赠陈循、高谷太子太傅,江渊、王一宁、萧镦太子少师,商辂、于谦大学士衔。四月,又赠内阁大臣陈循、高谷银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镦、商辂金各五十两、银百两。吃人嘴软,诸大臣或升官或得贿,就不好再开口反对易储。
  于是,代宗下诏,名正言顺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大赦天下。加封各官官衔,尚书王直、武清侯石亨为太子太师,于谦为太子太傅,都御史王翱为太子太保,兼支两份俸禄。群臣默然领受,唯有于谦一再推辞。
  孰料朱见济福浅命薄,被立为太子仅一年多,就在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因病一命呜呼。代宗悲恸万分,将之葬于西山,谥曰怀献。因代宗仅此一子,皇储万不能空缺,一些官员上疏奏请“再建皇储”,代宗大怒。不管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宫门已锁,仍命将诸人投入诏狱。不久,南京大理寺少卿廖庄又上奏,请皇上朝谒太上皇,礼待上皇诸子,被代宗饬杖八十,谪为定羌驿丞。代宗余怒未消,又旧案重提,对诸位上奏大臣施行仗刑。此前于谦曾密请代宗赦免钟同、章纶诸人,代宗“怫然不悦”。自此,群臣均缄默不敢再言太子之事。
  景泰八年(1457年)元旦,代宗接受朝臣拜年贺礼毕,忽觉身体欠安,难以支撑,不能视朝,接连几日卧床休养,也不见效。百官唯恐代宗一病不起,便联名请立太子。代宗传谕说,朕只是偶有寒疾,将于十七日临朝,所请不允。
  按照惯例,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皇帝应进行郊祀。代宗自觉病势沉重,于十二日召武清侯石亨到病榻前,嘱咐其代行祭祀之事。
  十六日,于谦与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淡知道代宗已经不治,危在旦夕,又与诸大臣商量立太子之事,准备再次上疏,但商议未定。谁知,当晚就发生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的发动者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许彬等人。石亨见代宗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就与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人谋议,与其复立太子,不如请太上皇复位。他们又和太常卿许彬商议,许彬以为此举为不世之功,并请石亨等人去和左佥都御史徐有贞商议。徐有贞闻之大喜,并观测天象,对石亨等人说:“天数已定,事在今晚。”遂决定当晚行动。
  当晚,徐有贞以边境有敌情为借口,谎称为防万一,派张軏等人率部进人大内。石亨掌管宫门钥匙,夜里四鼓时刻,打开长安门将张軏等人放了进来。入宫后,“复闭以遏外兵”,徐有贞锁好城门,将钥匙丢人水塘。皇宫内御林军不知何故,见有武清侯石亨和张軏率领,也不过问。徐有贞等人带领兵士直奔南宫,“毁墙以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