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浅谈我国古代官私书目中的道教典籍

作者:刘永海




  清代私家书目从数量和质量上讲均系历代之冠,与官方书目受国家政策左右不同,私家书目在著录道经时比较客观、从容。经过长年的磨合,分类方法上也倾向于一致,也趋近于合理,但各有千秋,呈多样化态势。例如:范懋柱《天一阁书目》以宏富见长,著录道经289种;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本为《明史·艺文志》原稿本,所录以明一代著作为主,附《宋志》所失及辽、金、元艺文,且每一条目后,还附作者爵里、字号、科第,独树一帜;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在“道家类”中,实分为道家、诸经、杂著、修养、符箓等小类,较为明晰;丁丙《八千卷楼书目》编目体例更为合理,其叙二云:“顶格者为文渊阁著录,低一格者为四库附存,低二格者为四库未收。每书若干卷及某朝某人撰,一准诸家之例。其版本不同者,则备载之。由此而读善本藏书志,不翅寻落叶于故根,导渤海于黄河也”。清代私家书目多注意所收道经的版本、卷数,有的附长篇题跋,更有学术意义。私目作者多是举世闻名的藏书大家,他们藏书宏富,不乏珍奇善本,且多宋元旧椠,所以其著录多看中版本,以示炫耀。在一些著名的导读书目中,作者还明确表明自己取舍的理由,如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只著录《列仙传》、《神仙传》、《参同契考异》、《道藏目录详注》4部道教经典,并注曰:“《阴符经》、《素书》、《道德指归》,论皆伪书;《真诰》、《云笈七签》,多诡诞,不录”。虽寥寥数言,境界全出。当然,清代私家目录著作很多,因各家对道教经典之态度差异甚巨,所以其著录的情况便大相径庭。
  总之,私家书目虽然起步稍晚,但在许多方面较比官修书目要后来居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编纂体例上,私家书目往往走在官修书目之前。先是王俭《七志》,最早一同著录佛经和道经;稍后阮孝绪《七录》首先以附录的形式设《仙道录》,这一处理方法被后世许多官方目录所采纳;再后来郑樵的分类法更是鹤立鸡群,远远超越于同时代的官修书目。明代焦竑奉敕修国史,其《国史经籍志》对道经的分类实为郑樵之翻版。第二,从著录态度上看,私家书目作者往往更为精力集中,较少功利色彩和应付差使,许多书目更是著者呕心沥血,耗时几十载而成,因而讹误较少;而官方书目一般众人修成,质量不佳者不在少数。以赫赫有名的宋代官修书目《崇文总目》为例,正如上文所引,其对“道教类”著作的统计,经清代朱彝尊核实,均有错误,其他疏漏更不用说了。
  
  三、历代官私书目对道经著录的特点
  
  以上,对历代官私书目收录道经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比较道经在历代官私书目中的著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第一,关于道家与道教之关系。有的官私书目之所以杂乱无章,令人头疼,一重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道家典籍与道教典籍的关系问题。这是官私书目在著录道经时必须面对且比较棘手的问题。道家学说是道教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道教源流之一。道家离开道教,尚属专门之学;道教离开道家,则为无源之水。毫无疑问,二者同为道经,都应著录。如前所述,对此问题解决较为妥善的有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郑樵《通志》、焦竑《国史经籍志》等。人们可以通过查阅此等书目,理清道教自身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封建正统社会的微妙关系;唯其如此,目录“考镜源流”之作用方可体现。
  第二,关于历代官私目录与道教目录之比较。从总体上讲,历代官私目录与道教目录各成系统,相互间影响、融合较少。究其原因,历代官私目录所著录的对象是经史子集、兼及百家,道经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类目,因而,道经必须服从于全局,有时甚至要做出牺牲;而道教目录乃系专门,无需瞻前顾后。
  第三,关于历代官私目录对道经分类方法之比较。著录道经时,采用什么分类法,如何排列,必定受时代的制约。在此前提下,前文我们已经略作探讨,私家目录在分类方法上常常领先一步,体现出作者的卓见谛识。但是,官修和私撰,在很多时候并非各张一军,二者在分类法上的互相吸收借鉴并不罕见,如《七录》对《隋志》影响,《旧唐书》对《古今书录》的依赖,以及《国史经籍志》对《通志》的吸收等等。
  第四,关于历代官私目录对道释两家著录之比较。我们可以通过对比道释两家在官私书目中的著录情况,审视这两大宗教从一而终的对抗与融合情况。从分类上看,《七志》、《七录》、《隋志》、《崇文总目》以及后来的明清书目,对两家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或者都在附录中,或者都属于子部中独立类目,至于在子部各类中孰先孰后,位次几何,未必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而在旧、新《唐书》和《宋志》中,释家的地位比较尴尬,被附于道家类之下,此现象抑或能折射出当时的政治背景。从两家经书的数量上看,大部分官私书目能如实著录,《崇文总目》虽有释类,著录佛经数量极少,与道经不成比例,算一例外。
  第五,关于道经在历代官私书目中的地位。道经在历代官私书目中的地位是由道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但是,道经在历代官私书目中仍是不可或缺的,在多数书目中,道经作为独立的类目,对人们研究道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道教是真正有中国特色之宗教,无论历史上和今天的人们对它如何品评,它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极具分量的组成部分。显然,研究历代官私书目对道书的著录情况,对更深入地认识道教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
  
  注:
  ①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②宋·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载于许逸民、常振国编《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上),北京:现代出版社,1987年。
  ③叶德辉《〈秘书省续编到四库缺书目录〉序》,载于许逸民、常振国编《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上),北京:现代出版社,1987年。
  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81,“史部·政书类一”。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