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索人生的青年来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吸引他们的了。可是,我见到过不少同伴,在奋力探索成功的道路上刚刚迈出几步,就悄然退缩了。因为通往成功的路过于漫长和艰辛了。“造物主”也太吝惜,不肯把完美的天赋分配给每一个人,使他获得成功。我也有过这样的念头,觉得自己太平凡,人们的喜怒哀乐我都有,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我读过几种拿破仑传,毫无例外地把他写成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他一生和命运搏斗,只流过几次眼泪。我可不行,读书时往往入情入景,心绪难平,经常涌出泪水。象我这样缺乏特殊性格的人会成功吗?
《居里夫人传》打消了这个疑团。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敬爱母亲,在书中却毫不讳言,居里夫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走过弯路:在恋爱上,有过失当的选择;在镭的研究处于困境时,产生过迷惘。只是由于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才使她颖脱而出,登上科学高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作者真实地叙述了母亲的一生,用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迷信伟人,不要迷信奇迹,请看她的母亲,既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只有在伟人的带领下,才能从事开拓性的工作。成功的人被神化了,仿佛处处与众不同。《居里夫人传》则不然,它所刻画的“镭的母亲”,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时,她喜欢跳舞,一双鞋几天就磨坏了后跟;后来,她喜欢数学,还爱好远足和游泳。当她和彼埃尔·居里在一起的时候,不时去参观绘画展览,一年里也有七、八次在音乐会和剧院里消磨几小时。他俩都爱看易卜生的戏剧,看完之后,会忧郁好几天,以至居里的父亲常常提醒他们:“不要忘了你们是到那里消遣去的。”居里不幸逝世,她悲痛欲绝;小女儿艾芙降生后吵闹得厉害,居里夫人总是抱着孩子直到她安静。她一身数任——科学家、妻子、母亲,无不完成得令人敬佩。由此,我想到为什么不少著名人物的文学传记,特别是这些年来我国的一些传记作品,总是有意无意地着力描写主人公的“特殊品质”,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无形中树起一尊神像。而艾芙·居里是坚持从生活出发来写母亲的,她热爱她的母亲但并不把她神化。
相形之下,现代中国的传记文学太落后了。自《史记》以来,我国传记文学的历史十分悠久,不乏名篇佳作。百余年来,我国涌现了众多的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但是描写他们的传记作品太少了。在为数很少的一些传记文学作品中,又往往没有贯彻历史唯物主义,说好则白玉无瑕,说坏则一无是处,在许多地方违背了历史的真实。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上去了,中篇小说也跟了上来,人们还期望着传记文学有所突破。
我爱读传记文学,把它当成在紧张学习中最好的精神休息,但我更注重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读完《居里夫人传》,我合卷思考过许久,反复地想着,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本书使我不再为自己的平凡而忧虑。通往成功的路总是漫长的,关键在于一直走下去。居里夫人高出于一般人的地方,是她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又继之以坚韧不拔的努力,比别人迈出了更多的平凡的步伐。泰山不辞土壤而成其高,江河不捐细流而成其深,探索者应该懂得,世界上的奇迹,大都是平凡的人通过努力而创造的。
我爱读的书(征文)
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