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经楼藏书主人吴骞是清初有名的诗人,当时称为江南才子。他卷入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的科场舞弊案。虽然他没有行贿,但顺治皇帝举行一次复试,用两个刀斧手障着一考生。这种刀下吟诗作文的险境,何人能担得住,吴骞交了白卷,被充军到辽远的东北宁古塔。如果不是纳兰容若和他的好友顾贞观设法营救,恐怕早已埋骨关外。他收藏了五万卷善本书,精审校勘,我想当他从风雪关外归来时,这个雅兴要大大地打一个折扣吧!
杭世骏是乾隆时代的经学大师,但他被乾隆贬官到杭州,御赐“收买破铜烂铁”,被迫转业了,当然还受到皇帝派遣特务的严密监视,街巷小儿都拿他当开玩笑的对象。这情景很使我想起十年内乱时的往事。然而乾隆还放他不过,问了一句:“杭世骏还活着吗?”第二天他就“暴卒”了。他收藏了十几万卷书,堆的床上桌上都是。然而想想他后半生的遭遇,恐怕他连看书的时间也没有,主要精力放在干活上了吧!
天一阁藏书是名闻海内的,历经灾祸还保存了下来,应该说是幸运的了。但天一阁藏书大半得自同城城西丰氏万卷楼旧物。万卷楼主人丰道生晚年得了神经病,无法照管他的藏书,所储的“宋椠与写本为门生辈窃去者几十之六,其后又遭大火,所有无几。”天一阁是承万卷楼的。可悲的是子孙后代和丰道生的门生差不多,并没有在藏书治学上向祖先学习,而偷书卖钱却无师自通!
即使子孙不败家,然而战祸和异族的入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宋代词人贺(铸)方回也是藏书家。金兵入侵,宋高宗赵构逃到杭州。贺方回的子孙为了活命只好在街头摆摊出售藏书。赵构听到下旨由官家收买保存。贺方回的子孙还能带了书逃难,李清照夫妇的命运就比他们更惨了。几乎丢光了所有珍藏。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就叙述了这段伤心的遭遇。
写到这里,不免联想起十年内乱时的图书遭劫。那时散失、焚毁、偷窃的图书,何止千万卷。藏书家多年辛苦所得,毁于一旦,比之历史上哪次浩劫都大得多。然而文化是不能用暴力摧毁的。历经劫波,我们的藏书,不论公家或私室还是被大部分保存下来。千方百计想毁灭文化的丑类,却永远在耻辱柱上得到惩罚。
读书小札
王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