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很喜欢的一份杂志,从创刊号至今,我保存得一期不少。
这几年我曾为《读书》写过一些“读书散文”,现在,我又想来试写一些“笔记小说”了,每篇千把两千字。
我总以为,“读书文章”,也是多样些好,活泼些好。
五鼎食
前汉武帝刘彻之际,齐国临淄住有一位纵横家,复姓主父,单名偃。这人五短身材,一对豆儿眼,却咄咄逼人。
他游说齐王刘次昌不成,游说燕、赵、中山诸国的诸侯都不成,于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西入长安,投武帝刘彻的小舅子将军卫青。卫青几次向刘彻推荐他,也没起作用。
走投无路,他壮壮胆直接上书武帝刘彻,却是朝闻而夕被召见。主父偃金銮面圣,启奏了九件事,八件事被接受列入律令。刘彻大叹“恨相见晚!”主父偃当天被任命为郎中。
他俟机又几次上书言事,也各得到刘彻的赏识,因而戴起乌纱头一年,就由郎中而中郎,由中郎而谒者,由谒者而中大夫,连连高升。
据别人总结,主父偃连年走红发紫的路数,主要有三条:
一是,“谏上,须使其进退佳体面。”如主父偃引《司马法》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谏刘彻别再无谓而又难撑持下去地连年征讨匈奴,就是靠这条路数奏效的。
二是,“擅以利害煎灼其心,股掌之上可玩至尊。”如刘彻最怕有人谋反,主父偃就出主意让刘彻允许诸侯王请求再把封地分封给他的子弟,于王国下再多立侯国。这样一来,既可以削弱诸侯的实力,使他们难以轻易谋反,又笼络了各诸侯国除太子以外的众多王子王孙。所以刘彻才会立即言听计从。
三是“勿忘拍好皇帝枕边香软,勿忘拍好兵马总管。”如主父偃见刘彻废了他表妹陈阿娇的皇后封号,实为把心爱的小老婆卫子夫扶正。他就和一些人联合,搞了一次“促进”。结果当然是刘彻赞他们体贴圣意,卫子夫感念他们拥戴落力,卫青也为姐姐得做皇后,自己也沾光升任总管兵马的大将军,而不忘他们的好处。
主父偃“老老实实”钻营了几年,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接着就转来施展他自己的人生“抱负”了。
两汉时代,什么都讲究分等论级。如吃饭,那时朝廷的规定是诸侯王才能“五鼎食”,即吃饭时可用五个鼎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卿和大夫只能“三鼎食”,若“五鼎食”就是“僭越”。
红得发紫以后浑身飘飘然的主父偃可不管这一套。他不只自己越格“五鼎食”,请客也公开越格“五鼎食”。一次,有一位胆小的朋友颤颤兢兢地悄声问他:
“喂,你不怕隔墙有眼?”
主父偃哈哈一阵大笑,端起一耳杯酒,一仰而尽。抹抹咀,不遮不掩说:
“想我结发游学四十年,没得势之时,亲不以为亲,友不以为友,受够了人间窝囊气。如今时来运转,大丈夫自当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得‘五鼎烹’;或者说,为了生能‘五鼎食’,哪管它死后‘五鼎烹’……”
为此他以为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不断创造条件吃喝玩乐和出气泄恨。一次他想起当年在燕国游说时,燕王刘定国曾拿他当叫化子般待,就看准一个最容易激怒武帝刘彻的时机,狠狠告了刘定国一状。
刘定国和他爸爸的小老婆康姬通奸生了一个儿子;把他弟弟一个小老婆强弄过来当了自己的小老婆;又和他亲姐姐、亲妹妹、亲女儿通奸;还非法滥杀属官。主父偃只把这几点一揭,刘定国就自知已经难逃“禽兽行、乱人伦、逆天道”的该杀之罪,不得不自杀了。
拿燕王刘定国开了刀以后,主父偃又接着去收拾齐王刘次昌。刘次昌和他那些玩女人玩到搞集群乱交,乃至搞公羊、公狗和宫女人兽乱交的诸父辈、兄弟辈诸侯一样,荒淫无度。主父偃着手收拾他时,他正和他的亲姐姐搞得火热一团。
开始,武帝刘彻的母亲纪太后,还曾想用把刘彻异父姐姐的女儿阿娥嫁给刘次昌的办法,收敛一下他也就算了。为此,特派了太监徐甲去提亲。这时主父偃也是顺托徐甲带了话去,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也一并送给刘次昌当三等小老婆。后来这事没办成,他才转为一心要除掉刘次昌。
主父偃先从大处迂回起,一次又一次对刘彻说:齐国临淄有十万户,一市之租就能收得千金,人众和殷实都比长安有过之无不及。照理,只能分封给天子的亲弟和爱子。现在落在刘次昌手里,很危险。因为吕后的时候齐国就曾想谋反。吴、楚两国谋反时齐国也差点儿参加……
这样绕了一个大弯儿,接着才谈到:现在刘次昌和他姐姐乱伦,他必知道这是朝廷所不容的,因而一有机会,他必又想谋反。朝廷对他,不如先下手为强。
刘彻经主父偃这一撩逗,很快任命他去做齐国丞相,彻查齐王刘次昌了。主父偃到了临淄,三吓唬五吓唬,刘次昌也就又学着燕王刘定国,自杀了;汉制:大官有罪,讲究自裁。
这边主父偃正踌躇满志,那边却提醒了赵王刘彭祖。为了不再步刘定国和刘次昌的后尘,他赶快花大价钱千方百计搜罗有关主父偃到处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的材料,又夸张了他在临淄逼死刘次昌的情节,编造了他“分化皇室”的巨大阴谋,直接奏报给武帝刘彻。再说动了刘彻的丞相公孙弘也极力从旁添油加醋。刘彻心想反正主父偃也用得差不多了,便装模作样儿在所谓一怒之下,虽然没给他来个“五鼎烹”,可也给他来了个满门抄斩。
爷儿俩
汉高帝刘邦病危时,皇后吕雉问他:
“陛下百年之后,萧何相国去世,应该由谁来接任?”
刘邦心里早已有数地说:
“可以让平阳侯曹参接任。”
“平阳侯身后呢?”吕雉又问。
“可以让安国侯王陵接任。不过他不够灵醒,得让曲逆侯陈平帮他一把;陈平有才干,但是不堪独当大任。绛侯周勃厚重少文,不过将来安定刘氏江山的必是周勃,可以让他当太尉,掌兵权。”刘邦的这个安排,吕雉是记在了心上的。
刘邦死后,先是惠帝刘盈即位。七年后刘盈再死,到太后吕雉当国,周勃一直是太尉。只是这生性耿直的老头儿,到了吕雉当国之际,也学会了拐弯儿。
如吕雉想封几个她娘家的吕氏子弟为王,试着先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坚持说:
“高帝当年曾杀白马和大家歃血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若封吕氏为王,就违背先帝之约了。”
吕雉老大的不高兴,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过了一会儿,她又问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他们却说:
“往日高帝定天下,王刘氏子弟。如今太后称制,王吕氏子弟也无不可。”
下得殿来,王陵厉声责怪他们:
“当日之盟,你们两个也都在场。现在讨好背盟,还有脸见先帝于地下?”
陈平和周勃也不争辩,只是说:
“面折廷争我们不如你,可是最终的保全刘氏江山,怕是你就不如我们了。”
果然,吕雉很快让王陵交出相印,去做了徒有虚名的太傅。陈平升为右丞相,周勃还做太尉。
吕雉病危,匆忙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握北军;又派吕产去掌握了南军。临终,郑重警告他们:
“封吕氏为王,许多大臣不平。我归天之日,你们最要紧的是掌握好军队,把守好皇宫。千万别去送葬,免遭暗算。”
她还留下遗诏,在陈平上头任命了梁王吕产为相国。
果如刘邦生前所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是太尉周勃,联合右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有勇有谋地从吕禄、吕产手中夺回了兵权,迎立了文帝刘恒,铲除了诸吕。
绛侯周勃死,由长子周胜之嗣绛侯。后来他杀人死罪,绎国被取消了。一年后,文帝刘恒改封周勃的小儿子河内太守周亚夫为条侯。
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匈奴进犯边界。文帝刘恒立命宗正刘礼带一支部队驻灞上,祝兹侯徐厉带一支部队驻棘门,河内太守条侯周亚夫带一支部队驻细柳,准备迎敌作战。
为激励士气,刘恒亲到军营劳军。他先到灞上、棘门,后到细柳。天子大驾的前驱来到细柳营门,见军士们披甲亮刀,弓弩持满,并不开门。高声叫道:
“还不快开营门,天子大驾已近。”
军门都尉也同样高声答道:
“军法规定,军中只听将军之令,不奉天子之诏。”
这儿正争执间,刘恒的大驾已来到门前。营门依然紧闭不开。刘恒这才察觉到自己手续确实并不完备,忙派使持节从小门进到中营,正式通知周亚夫:是天子来劳军。
周亚夫这才下令开营门。门开,军门都尉犹高声宣布:
“将军有约;军中,车马不得驰驱!”
刘恒如约按辔缓行来到中营。周亚夫拱手注目向刘恒深致敬意,并说明道: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刘恒欠身轻抚车轼,以示还礼,命随臣高声宣布:
“皇帝敬劳将军!”
礼成,刘恒启驾回宫。离开细柳营,个个随臣都替周亚夫捏着一把冷汗。哪想到刘恒却是夸赞周亚夫说:
“这才叫真将军!在灞上、棘门二营,所见简直如儿戏。那样的将军,少不了可袭可虏。只有周亚夫这样的将军,才是不可侵犯的!”
一个月后,周亚夫升任中尉。
刘恒临终,再再告诫太子刘启:
“形势有变,切记让周亚夫统军!”
文帝刘恒死后,景帝刘启即位。周亚夫由中尉升为太尉。
可是好景不长。吴、楚二王谋反,景帝刘启派周亚夫带兵去平复。梁孝王刘武要求他哥哥刘启让周亚夫先去保卫他的梁国。刘启的诏书到,周亚夫为全局的胜利没有不顾一切先去保刘武,这样便得罪了刘启、刘武这一对最要好的皇兄皇弟。后来刘启要废掉栗太子,周亚夫又不赞成。刘启要封来投降的匈奴头目徐卢等五人为王,周亚夫更敢郑重劝刘启说:
“这些人背其主降陛下,陛下还要封王,那陛下以后还怎样教臣子守节?”
呵,不会拐弯儿的周亚夫!刘启不再是他爸爸刘恒了。就这样,同是一片赤胆忠心,在刘启处只能换得个他的咬牙切齿。不久,刘启就借故把周亚夫关进了廷尉的牢房。周亚夫绝食五天,呕血而死。
从周勃和周亚夫爷儿俩的比较中可见,似乎在真理和权势之间,有时候也不妨可以象周勃那样,做一些违心的暂时迂回。
不过,周亚夫可能还是会不赞成,他可能会说:
“既然世界上总要有人占便宜有人倒楣,那就让我倒楣去吧,这样也有个良心会始终安静。”
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