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精神”——是美国作家特克尔的《美国梦寻》堪称一部“活”“历史”的最好证明。为了写这本《美国梦寻》,特克尔在全美国走访了三百多人。这其中有警察、农场主、流动工人、历史学家、广告模特、小旅馆侍者、维修工工头、青年罪犯管教、银行董事长、雇佣枪手、美国小姐、报纸编辑、工会主任、社会活动家等等,真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洋洋大观。作者以“谈谈您的美国梦”作为中心议题和全书的主旨,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实际的前提下,忠实地记录下他们的痛苦、思索、烦恼、悲伤、雄心、忧虑、追求、希望、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乃至于最微薄的祈求和最难冰释的遗憾。这一页页的追求、迷惘,一行行的感唱、唏嘘,对于我们少数只能对美国作浮光掠影式的“观光”和大多数只可凭借屏幕或报刊“卧游”“山姆大叔”故国的异域人来说,实在是提供了一部最新鲜、最活泼、最翔实而又最深入的“历史”。作者将平实真切、绝无藻饰的笔触伸进贩夫走卒乃至达官显贵们的内心深处,“扫描”他们最为隐秘的情感角落,使我们如同看一场实况直播一般,真切而又准确,具象而非抽象地感知到了美国。可以说,这部实录体的《美国梦寻》对于社会学家或是一般读者同样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前者能够据此最为直接地窥探美国民众的社会心理现状,抽取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最新“标本”,而后者也完全可以在结识了本书中百位各具风采的梦中人之后,拂去以往关于美利坚神秘而虚妄的光环与雾气,增广识见,更为真实地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
书中呈现的“美国梦”真正千奇百怪。对于一个参加选美的“美国小姐”来说,乳房、腰身、臀围,便是她美国梦的一部分;而对于一位美籍日本人来说,所谓美国梦只不过是那些白种人去做的美梦。一个广告模特的美国梦,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一位雇佣枪手的美国梦则是要求明天比现在过得更好一一在离自己百步之遥处,总有一个明晃晃的戒指在吸引自己。制片商的后裔尖锐地指出,所谓美国梦,不过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结局,是逃避责任和义务;历史学家却又无可奈何地感叹说:美国梦不过是彩虹尽头的那罐金子,即或万幸之中找到这罐金子,而这同时美国梦立刻完全失去魅力。挣大钱、买房子、永远地离开那些黑鬼——是一种美国梦;痛感国家正在衰老,一切希望归结于零——则是又一种美国梦。总之,有的充满活力和生机,有的呻吟着无望和颓唐。凡此种种,特克尔没有作出评价,没有把一个勉强的结论强加于读者。这种做法,自然不是说作者毫无立场观点,但他能最大限度地尊重读者的判断力,将最大的优势集注于求实存真这一点上,让事实本身亮相、说话,则表明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敢。
(《美国梦寻》,〔美〕斯特兹·特克尔著,毕朔望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九月第一版,3.20元)
品书录
黄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