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所选择的素材、人物,有的是读者久闻大名而不知底里的,有的是被生活和误解掩埋了几十年,如今被开掘出的强者和英雄,也有的是在艺术领域里刚露头角就显得妖娆独具的花蕾。诸如半生伴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半生追随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女政治家宋庆龄,她的日常生活竟和大多数有教养的女性一样,喜欢刺绣、绘画、养鸽,夜晚,她最喜欢享受的是弹奏贝多芬的乐曲。而“文革”中一关十三年的陆定一为什么被关押、受到怎样的迫害、为什么大难不死?当年的蓝苹为什么那么害怕当年的阿桂?十八年前,江青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地指使打手,一夜之间就抄了上海文艺界五位知名人士的家?叶群是怎样利用她中学时代的追求者,使自己这个混入党内的假党员,有了一段“白璧无瑕”的党员历史?铁托在政治和权利上是怎样对待他的妻子儿女的?戴高乐的夫妻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希腊女船王婚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这些,作者都用他占有的资料,娓娓道来,使读者别开眼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材的写作并非是在搜奇觅胜,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其真正的价值是纪念历史,开拓未来。
作者曾说:“我喜欢写读者想知道而又不易知道的题材。可生活中的素材是浩如烟海的,如何抓其特点,塑造形象,点到而止,这是写作中应该经常想到的,因为作者要懂得节省读者的时间。”读《人海沉浮录》,深谙作者用心。这么多著名人物的素材要是放在一个惜材如命的作者手里,大概每人都要写上上万言的,可他却篇篇高度浓缩,只是几千字了事。他认为:读者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何必再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的确,说短话,作短文,生活需要,新闻需要,文学也需要。作者写人简洁严正、画龙点睛的笔法,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的不足之处,可能在于作者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不仅写新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也写了大量的评论、社论,因而在写人时,总还有客观地观察、评论的痕迹,这样,就缺少作者与人物溶为一体、互为爱憎的感情交流,多少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人海沉浮录》,胡思升著,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月第一版,1. 25元)
品书录
李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