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字在字面上和概念上的绝对对等,有时是很难求的。
比如五十年代初期英语“超级市场”这个新鲜名词初出现时,因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真不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取巧的翻译办法是,对于暂时不明其究竟或真相的英语名词,按字面直译最为保险。但这也招来了讥笑:什么超级市场,中文不通!
后来总算好了,不但有超级市场,而且有超级公路,超级明星,甚至还有超级大国,这“超级”二字的含义终于逐渐明显了。
如今我们终于也有了自己的超级市场,只是名称改了而已,叫做“自选商场”。如果这是有别于原来的商业服务习惯,表明一切货品可以由顾客自己拿来选择,而不劳售货员的大驾,作为商业新风,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作为英语“超级市场”的对译,则未必妥当。
因为在国外,除了珠宝首饰、手表像机等贵重物品以外,所有的店铺,大自百货公司,小至蔬菜水果店,货品一律都由顾客自选的。所以当初定名为“超级市场”,显然是喻其大和全,否则挂一块“自选”的招牌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将来我国商业改革工作进一步开花结果,市场货源齐全,供销两旺,所有商店也都逐步做到货品由顾客自选时,这个“自选商场”的名称势必要成为历史陈迹而淘汰。
美国除了超级市场以外,近年来商业经营中还有一个新鲜事物,在我们的辞典上也没有出现,那就是联合商场,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mall。不论新出的《英华大辞典》修订第二版还是更早的《英汉大辞典》,都注释为林荫路。但是ma1l作为林荫路解,世界上除了伦敦圣詹姆斯公园中那条最早以此命名的林荫路以外,恐怕只有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那一条了。但华盛顿的那一条其实不是林荫路,而是东起国会西至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一块长方形大广场。在美国各大城市或郊区,mall都是用来称呼购物中心或联合商场的。 原来美国社会战后由于汽车文明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城市居民纷纷逃离烦嚣的、拥挤的城市,到郊区去寻求更加安适的生活环境。人口外迁后,郊区居民除了开汽车上下班以外,一般不再进城,这样必然导致城市零售业也随之外迁。许多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都到郊区某一个汽车路程适中的地方,找一块空地联合开设商场。这种商场外观象仓库,因为不是临街,就没有必要设橱窗。里面一条有顶的过道,两旁则是商品陈列琳<SPS=0925>满目的各种商店和百货公司,甚至还有电影院、咖啡馆、饭店、旅行社等。顾客在这里可以作竟日游,这就叫做mall。
由于人口外迁造成市内商业凋敝,原来的商业区相继效法,把最繁华的一条街也辟为mall,停止车辆通行,在马路中心还添设喷水池和座椅,供顾客从容购物和憩息。这种地方有的叫transit,mall,即只供步行通过,有的地方叫commons。 有朝一日北京的王府井继自行车之后也禁止汽车、电车通行,这就与mall差不多了。
上城与下城
四十年以前在上海听到英美人叫外滩一带商业区为下城(downtown),静安寺一带住宅区叫上城(up town),始终弄不清楚出典何在。只是到了纽约以后,才明白这个原委。原来纽约的曼哈顿是个南北呈长方形的大岛,华尔街所在的商业区在曼哈顿岛的南部,在地图上处在下方,故叫下城,中央公园一带住宅区在地图上处于上方,故叫上城。后来这上、下城的称呼推广到任何城市的商业区与住宅区,而不问其东西南北或上下左右的方位了。
其实商业区这个概念也是相当模糊的,反而不如下城明确。下城所传达的概念,形象地来说就是象纽约的华尔街和上海的外滩一带,是银行,交易所,进出口商号,保险公司等等办公大楼集中的地方。而商业区在你脑海里呈现的是上海的南京路,西藏路一带繁华闹市区(还有淮海路,其实这已是上城了)或北京的前门、王府并(而不是西交民巷,这才是金融商业区)。 也许这样咬文嚼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含混的概念在翻译上往往会使你伤许多不必要的脑筋。比如市中心这个概念,在中文里的含意一般是指市内闹市区,但在英文里往往是指市政府所在地。以上述城市人口外迁而论,它在城市和郊区的概念上也引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metropolitan area这个名称就是。它是包括一个大城市和附近郊区的通称,似乎我国的北京市、上海市等除了原来市区本身以外还包括郊区和几个县份的大市区就是它的对等的东西,其实不然。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或平谷县、顺义县,在行政划分上都是归属于北京市的。但是华盛顿的郊区却是归属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纽约的郊区有的属康涅狄格州,有的属新泽西州,因此它们的metropolitan area就不能译为它们的“大市区”。
有的人甚至把从波士顿到纽约到华盛顿这东海岸一大长片也叫做metropo1itan area,因为这里大城市及其郊区连绵不断,几乎连成一片,这在翻译上就更伤脑筋了。
即使郊区这个名称的含意,中外也是不同的。中文中的概念基本上是指城市外边的农村地区,而在美国却是城市外边带花园的单幢住宅稀疏分布的住宅区。郊区居民不是农民,而是一些在社会地位上属中上阶层的家庭。
一些具体的事物要弄清确切的含意尚且这么困难,抽象的概念就更不用说了。英语中的唯心主义作祟尚理想讲时译理想主义,而唯物主义却又意讲究物质享受,甚至吃喝玩乐。自由主义基本含义是开明进步,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没有组织观念”;个人主义也未必仅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要在人们流行的观念中分清这些微妙的差别,恐非旦夕之功。无怪乎英国著名诗人吉卜林有“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远不会相遇”之叹。
译余废墨
董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