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自然是自己喜欢的,有些书粗读一番,已可。有些书还需咂摸一下味道,就如啜香茗,品佳酿,嚼橄榄,欣赏一下它们的“回香”。近来,我购得一册《傅孝先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塑面,精装,开本小巧,收的散文也清新,俊逸。读着这本书,便不知不觉的联想到上面这一层意思。
现在,读书界对“掉书袋”的作品似乎颇有微词,我以为关键在于怎么“掉”。有学识,有思考,从不经意中见涵养的文章是能够给人愉悦的。傅孝先其人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英语教授,既有中国古文的底子,也有西方文学的修养。文集包括杂记,简论,速写,随笔。这些文章确如编者所言,“叙事析理则凝炼深刻,状物抒情则涉笔成趣”,既有魏晋散文那种清淡的风格,又有培根论说、随笔的哲理性。一篇篇短小的文章言之有物,毫不空泛,既有古意盎然的文化美,赏心悦目的笔调美,也有清丽、洒脱的情致美。
这类散文在国内的报刊上似乎不多见,其实,它也代表了一种风格。外国有蒙田的《散文集》,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在国内,老作家黄裳等写出了不少的佳作。傅文中西结合,读起来流畅自如。
关于这部书的最合适评介,还是请作者自己来说:“书能下酒,字可疗饥,我坦然把这些文章列为精神食粮一类”,如果读罢全书,你可能会觉得作者的自信是有道理的。
补白
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