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评正如好的翻译,“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就得设法去读原作”(《旧文四篇》64—5页)。国内的出版社,你快点儿出版黄永玉的散文!
同时,“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品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灭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旧文四篇》65页)。用“书评”替换“译文”或“翻译”也照样切理餍心。
平心而论、扪心自问:我们的书评多少是仿佛做媒似的,使读者与作者之间缔结了学问因缘?多少是“扫尽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多少是无愧于原作?多少是有损于原作(参看《管锥编》398页)?
补白
王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