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不在大,有书则名;国不在霸,有人则能。此是小室,惟吾祖馨。琉球影闪耀,日光入纱明。写读有欣意,往来俱忠贞。可以看镜子、阅三希,无心荒之乱耳,无倦怠之坏形。直隶长辛店,西蜀成都亭。余笑日:何太平之有?
这篇《偶铭》,当时曾发表于上海《逸经》杂志。而从这“依葫芦画瓢”的铭文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废帝在故宫中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三希堂”原名温室,是皇帝读书之处。乾隆十一年(1746),因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SPS=0839>的《伯远帖》三件希世奇珍收藏于此,故名。“长辛店”、“成都亭”,泛指当时的军阀混战,如一九二○年九月靖川军与滇军在成都的激战、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失守长辛店等。
大约是优裕而无聊的软禁生活所致,博仪当时才写了些这类文字。如下面这首新诗:“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坐在椅上唱歌。”而且,他还用“邓<SPS=0735>麟”的笔名,把明朝诗人的作品抄寄一小报,那小报竟也刊出了(溥仪《我的前半生》)。
补白
刘法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