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九八五年一次讨论中国哲学的国际会议上,有一位外国学者的论文中依据“孝”重新解说《李尔王》。由此联想到《马克白斯》也可依“忠”去解说。两剧所写的是忠和孝的反面。看来沙翁和孔子遥遥相对了。哈姆莱特》也有孝的问题,但电影的汉译名是《王子复仇记》,象《基度山伯爵》电影的汉译名是《基度山恩仇记》一样。忠孝已亡,恩仇继起。但看流行的武侠小说,不都是以报恩报仇为人生第一义么?忠孝就是报恩,后来重点转到报仇上了。欧洲的英雄美人武侠小说,从亚瑟王的圆桌武士起,历几百年,到《唐吉诃德》才结束。林纾译《唐吉诃德》,题为《魔侠传》。将来会不会出现新“魔侠”以结束旧武侠的恩仇以至忠孝呢?
补白
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