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AB87114201>
这部小说的重要性不在于故事离奇或情节曲折,而在于在很大部分接近作者的真正内心自白,而且与海明威生前发表的作品中所创造的硬汉子形象大不一样。难怪他自一九四六年执笔此稿以来(一九四二年发表《丧钟为谁鸣》长篇小说后,因婚事风波,即无大创作),压在手底达十五年之久,在此时期内不断增删修改,至死未完成。据卡洛斯·贝克尔等人所写的传记提及海明威在如此长时期内,没有将此稿公之于世的决心,其原因颇有探讨价值。即使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于一九五三年获普利策奖,一九五四年又因此书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仍把《伊甸园》原稿秘不发表;反而去非洲冒险狩猎,表面上保持一贯树立的硬汉子形象,不顾飞机失事,头部受伤,诸多旧病复发,直至一九六一年饮弹自杀身死。他经常烦燥不安,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后,反而不见有重大著作问世,一再开始新的构思而不能完成,几度出入精神病院,始终未泄露他的内心生活和真正的自我形象。
《伊甸园》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角只有三人即青年作家戴维·伯恩,新婚之妻卡塞琳,和妻友玛丽泰。这三个人构成了一个变态心理的三角恋爱故事。美国记者伯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复员后,重操写作旧业,颇为顺利。娇妻卡塞琳一向好作女扮男装,在蜜月中更处处以女丈夫自居,从装饰到行动都力求胜过男子一筹,甚至嫉妒和干涉伯恩的创作生活,同时又故意促成伯恩与女友玛丽泰搞三角关系。正当伯恩为完成海明威式的文学创作,以原野狩猎为背景,既厌恶又想玩弄玛丽泰之际,忽然发现其妻已患精神病等。凡此种种均不脱海明威的公式,而无任何新创作,因此评论界有人认为《伊甸园》实质上可说是海明威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愉快的一生》之延续或重版。但从写作技巧和文字风格来看,此书文笔依然简洁逾常,人物语言不多而含义曲折,感情不外露而用行动表白。读者不难看到当年他的启蒙老师琪屈罗·斯坦因教导的手法;海明威曾以此横扫战后美国文坛的因循守旧风气,独创迷惘一代的新风尚。如今他又在《伊甸园》中通过女主角卡塞琳那股压倒男性的气概,再次以斯坦因的风格干涉男人的创作生涯;这是海明威视为男人的专有天地,不容女人染指的。可是《伊甸园》的故事并不突出男性,偏由女人称霸,让她对男人作出层出不穷的反常行动。伯恩虽前途璀璨却对女人的行动无能抵制,只能百般迁就女方的蛮横冲击。为了写活这位心理反常的女主角,海明威一反他的常规,竟将男主角置于懦弱被动的地位。
根据美国当代名小说家道克托罗的评价,卡塞琳的性格比《丧钟为谁鸣》或早期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角,写得更具有独立性和多面性。这可以说是海明威写作的一种新尝试,因此他久久不敢将此书公之于世。至于作为小说家兼狩猎人的化身,伯恩的形象可说是海明威的败笔,远不及福克纳的成名作《熊》里的少年英雄。
关于出版商史克里勃纳竟能大量删节海明威遗著《伊甸园》原稿,这也是一种创举。若非得到海明威遗孀玛丽·威尔什及儿女的同意和多方磋商;若无编辑汤姆·詹克斯的才略,也不能以如此巨著,删节到可以为一般读者能够阅读的程度;这部作品将不知沉睡到多少年后,才能与读者相见。根据海明威传记及其他资料所载,《伊甸园》为海明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部雄心勃勃的巨著,按其原来设想应为三部曲的规模,集毕生经历于此作,从硝烟<SPS=0817>漫的战争场面,放纵无羁的复员生活;从作家的案头生涯,到非洲原野的狩猎,以及远航海上捕捞,深入荒原垂钓,如此等等,将他熟稔和执迷的人生乐趣,作一史诗式的描绘。仅从书名看,就知他创作的主题必是属于失去了的乐园情调,男女主角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这一大手笔必将超过他的传世之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的规模。因此海明威虽然化了十五年的心血,仍不愿公之于世,原稿篇幅之巨,显示海明威对故事文字的精雕细琢。卡洛斯·贝克尔所写的传记称,此作原稿中另有一对画家夫妇名尼克,似乎尼克·亚当斯的化身及其妻芭伯拉,在巴黎与戴维和卡塞琳·伯恩邂逅的故事,因人物形象尚未塑成,因此由编者将其删去。
在冗长的写作过程中,海明威早为某一个女性的高大形象所入迷。她既有猎狮女将麦康伯夫人的胆量,又有《太阳照样升起》中放荡贵妇的魅力。可是这些女性在他早期作品中,都曾为海明威所讥嘲鄙视。而在《伊甸园》中,海明威却想塑造另一种女权运动者的失败形象。至于男主角戴维·伯恩无疑是《太阳照样升起》中的美国记者杰克·巴恩斯的兄弟人物,两人都在战争中受伤失却男性本能,可是有别于伯恩之屈服于女权压力而处于被动地位。总之,在海明威的心目中,此时的男子汉不得不让位于女权运动者。从未经过删节的手稿中,书评家认为可以从中看到海明威的创作确已较前更为成熟,他的文学构思并非单纯重复早期的生活经历,面且经过相当岁月的深思熟虑,作品逐渐摆脱了纯浪漫主义和文学上的偏见,而趋向于更广泛的现实主义。
《伊甸园》虽只保留原稿的三分之一,仍不失为一部好作品,特别是反映迷惘一代的美国青年生活,其视野的深度及广度,确较早期作品更有发展。此书经十五年之久尚未完成,具见海明威依旧不失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创作事业中百折不挠,作品非经磨练至理想的原旨,决不轻易和读者见面。
(Ernest Hemingway,The Gar-den of Eden,Charles Scribner’sSons.)
海外书讯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