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沙俄时代开辟短篇小说新纪元的安东·契诃夫(一八六○——一九○四)是始终在世界文坛上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四大文豪之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学者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艺术成就,最近又出版了英文版的契诃夫传记,仍能新人耳目。传记的作者亨利·特洛耶是俄国移民,原书以俄文写成,由米契尔·亨利·海姆译成英文。
众所周知,契诃夫在苦水里长大,因此同情穷苦人,写的全是穷人世界的遭遇,而且多半是些庸庸碌碌的小人物和他们在生活中的小事情。但传记家亨利·特洛耶却能把契诃夫的形象通过其作品来透视,因而显得契诃夫的为人更为可亲可敬,使读者对这位文学家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钦佩。特洛耶一反他过去所写的暴君伊凡,凯塞林女皇,或大诗人普希金,文学家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及托尔斯泰等人的手法,而以流畅恬淡的笔调,把契诃夫的传记写成一部真人真事的历史小说,既隽永耐读,又感人肺腑。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契诃夫天赋敏锐聪颖,自幼受尽贫困生活的煎熬,练成一副高度实际、圆通世故和自觉自爱的头脑,并配上出奇平和的脾性,因此十分切合他所选择的医生和作家两相结合的生涯。在沙皇统治下,这是条极度困苦和危险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救死扶伤者和握有知识武器的小说戏剧家,他在莫斯科大学学医时,便在课余时间从事通俗幽默小说戏剧的写作,来扶养老母和弱妹的生活。毕业后,为生计和理想所迫,独身鳏居一直到四十岁才与女演员奥烈嘉·克尼彼尔结婚。他把大半生的业余时光致力于收集社会现状,进行精湛的小说和戏剧创作。一八九○年赴库页岛囚犯流放地所写的报告文学,震惊国内外。这时的契诃夫正精力充沛,经常参与行医、救灾、为农民开办学校及医院,还先后出国至欧洲展开活动。彼时契诃夫年仅三十岁,在文学界的声誉已高过他的医术。
传记家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找到了他那种平易近人而又深思熟虑的性格。《海鸥》一剧于一八九八年在莫斯科上演,大获成功,以及结识了艺术剧院的名演员奥尔嘉·克尼彼尔之后,俄国知识界对契诃夫的人品开始有所理解。该剧主要表现一个艺术家经过痛苦挣扎,放弃了个人荣誉,然后才有可能重视社会责任,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幸福。这正指出了剧作家自身走过的旅程。他一反惯例,在剧中不采取对情敌报复的态度,而为更崇高的理想走上了孤独的道路。在现实生活里,契诃夫初恋的女友丽卡被他的好友抢走了,但契诃夫无所怨尤,继续他光明磊落的事业。而这位女友的性格,又在他稍后发表的小说《可爱的人》中重现,而且把她写成一位纯朴的女人。看来这也是他作为文学家,为事业而坦然摆脱个人生活纠缠的态度。
契诃夫并不是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即使在塑造那位《可爱的人》,也是真心实意充满同情的。他在家庭中居长,从不推卸对家人抚养的责任和感情上的关怀。因此在获得盛名和丰厚的收入后,他为一家人在莫斯科近郊置下别墅,由他妹妹玛丽亚来执行女主人的义务,款待众多的好友。其景象不难在《樱桃园》一剧中看到。然而他在下意识中,不免继承了他那刻薄小商人父亲不近人情的癖性,据说曾为此延误了玛利亚的终身大事。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契诃夫堪与托尔斯泰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比并。他非常钦佩托尔斯泰的道德品格和文学修养,但并不忽略托翁作品中无数轻视客观事实的缺点,包括托翁对自己庄园里农奴的生活习惯和对妇女的感情。托翁的文学创作多数基于个人的经历,远比契诃夫所接触和观察到的狭隘;托翁所交往的社会阶层也比契诃夫为单一和有限。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契诃夫也做过深湛的剖析,总觉得过于冗长和片面,甚至有些“过分矫饰”之处。可是他不否认读了陀氏的《死屋手记》(一八六二)对他的启发;因而作出决定通过西伯里亚去库页岛调查流放犯的苦役生活。以契诃夫当时已患肺疾的健康状况,仍敢远征,有人诬指他为自我宣传好出风头;其实他一向推崇亲自调查以获第一手资料为写作素材的方法。同时,他确有艺术家的正义感,不过受时代局限缺乏政治家的远见而已。
传记家极力撇开人所周知的契诃夫生平事迹和许多生活细节,把重点放在其人的内心世界。契诃夫在医术上富有临床经验,但无法抑制自身肺疾的发展,只活到四十四岁的盛年,即死于德国疗养地。他的有生之年更倾向于通过文学作品医治广大群众的精神痼疾,他经常提醒人“注意你们周围那可厌的恶劣生活!”他曾一再指出:重要的是引起人们理解可怕的生活环境,只要更多的人理解了这一点,他们才会下定决心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一信念多次表现在大量小说的选题上,而且历史证明他所见所说的都站得住脚,在艺术表现上也是能说服人的。
回顾契诃夫的作品,更能说明问题;按写作顺序不难看出他对真理的探索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一八八四年,他毕业于医科大学,即放弃早期以通俗幽默的手法所写的《外科手术》,以及一八八六年发表的《错》,这两部作品在当时虽属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手法上却已经高人一等。这几个短篇连同《小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合成第一部揭露医院黑幕的小说集。接着写《变色龙》与《假面》,开始讽刺官僚圈子的奴才相,《普里希别叶夫中士》则影射军警制度的愚昧残酷。这几篇又与其他发表的短篇合成为第二部短篇小说《杂色故事集》。一八八七年出版第三部和第四部小说集时,他的视野越来越广阔。接着发表长篇故事《幸福》及《草原》(一八八八),表现了俄罗斯大地的力量和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憧憬。出了第五部小说集之后,一八八九年以《乏味的故事》为题,反省科学家和作家本人由于找不到明确的世界观而感到的<SPS=0362>徨。他的思想这时起了一个转折,这表现在他的库页岛之行,和从此投身各种社会救济与医疗工作,主持正义,寻找新思想的出路。一八九二年发表《第六病室》、《在流放中》,都是《库页岛》之后(一八九一)的作品,此时他已感受到国内政治空气的混浊,因此在一八九三年写《匿名的故事》,揭露民粹派的精神颓废、一八九六年写《带阁楼的房子》讽刺自由派改良主义的无所作为。
对于知识分子的弱点,包括自身在内,他并没有放松尖锐的批评,《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和《醋栗》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他的后期作品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女人的王国》、《三年》、《出诊》、《农民》和《在峡谷里》系描写赤贫和野蛮的农村。一八九八年写了著名的《套中人》,可说是契诃夫的小说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对濒于崩溃的旧世界,作了透辟的针砭。一九○三年发表的《新娘》,主人公敢于逃出庸俗的家庭,其影响不下于易卜生的《娜拉》一剧。
契诃夫不但是位小说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戏剧家,且不提早年的通俗喜剧,其风格与同时期的小说相仿。一八八七年写《伊凡诺夫》,有力地批判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最能代表他内心世界的杰作是《海鸥》(一八九六),首演失败后再写《万尼亚舅舅》,反映知识分子缺乏远大理想而自甘消极。接着又写《三妹妹》(一九○○),批评知识分子徒托于空想。他最后一出名剧是《樱桃园》(一九○三),终于把他长期梦中萦绕的想望搬上舞台,公诸于世——一个知识分子朦胧的美好的远景。
(Henry Troyat,Chekhov,New York,E.P.Dutton)
海外书讯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