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这一册《男女论》(〔法〕伊·巴丹特尔著,陈伏保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却是不得不进行严肃的思考了。本书分“男人+女人”、“男人≠女人”、“男人=女人”三编。作者使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两性问题为中心,对神话与现实、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生理与心理、经济、政治与文化进行了反复地比较与对照,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男女观。那一“男人=女人”的前景,即相异性不再是男女主要的自然本性,而朝向个人和群体非性别分工演化的相似性将成为今后社会的全新模式,究竟是人的彻底解放,还是人的新的苦难,若非身处其中,实在难以想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性”与“爱”的话题届时倒是可以少谈或不谈了。
《女人变狐狸》(青乔译,漓江出版社)收入英国现代作家大卫·加奈特的两个名篇。其一《女人变狐狸》叙述一位温文尔雅的太太突然变成狐狸之后,她的丈夫如何不舍爱恋之情,欲回复其妻人性不成,又如何渐把自己的人性也换作了兽性。说它荒诞也好,讽刺也好,作者却总是在一本正经地讲故事。人性果善?兽性果恶?想一想现实世界吧。其实这个真实世界的荒诞有时竟远甚过小说呢。其二《动物园人展》述一位青年为惩罚其未婚妻出言不逊,别出心裁要求进动物园,充当“人”的标本展品,其后之曲曲折折,自然又是一幕情味别具的人生悲喜剧。我没想去探究这位加奈特先生讽刺的真义何在,却以为作品主人公之言:“动物园收集地上所有的动物而不收集人,那就是上演《汉姆莱特》没有丹麦王子”,倒真是含有一种特别的意味。
这二、三年,丛书出的比较多,眼下案边又摆着几本书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称得上大型系列丛书了。其中包括有四个子系列:一、当代经济学文库;二、当代经济学译库;三、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资料;四、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这套丛书不仅仅是大型的,而且是高层次的。就像他们自己介绍的,不仅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学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通用教材;“新知文丛”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国际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是否如此呢?先请看案边的几部书。
《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文库”,洪银兴著),填补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这样一个空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我们的政治经济学中国民经济平衡分析是以计划体制为蓝本,围绕计划平衡展开;对平衡问题的研究关心的是实物量的平衡;对平衡的基本上是规范性的,缺乏对经济运行平衡和不平衡状态的描述和实证分析,重视对平衡方法的研究,忽视对实现平衡的调节过程和调节机制的研究。本书的研究则改变了上述情况,既研究计划均衡又研究市场运行均衡;既注意了国民经济中实物量的均衡又特别注意对货币加入经济运行后对均衡问题的能动影响;既规范的分析了各个层次的经济运行均衡态,又实地分析了经常存在的非均衡态及其在各个层次经济运行中的表现。经济学家卫兴华为本书写了序,予以很高的评介。称此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宏观金融论》(“文库”,贝多广著),在参考国外的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建立一个以资金流量为内容的宏观金融模型。这个模型把货币流通扩展到货币资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流动,它使得对货币各种职能的分别研究进一步成为综合研究。这个模型把货币资金的各种流量——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居民收支、企业收支、国际收支等——统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复杂但有序的货币资金收支系统。它使得这一系统能与实物流量的同样复杂的系统相对应和相关联,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这一著作体现了我国在宏观金融理论研究上的新进展。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译库”,符钢战译)是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于一九六九年出版的一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书籍。卡莱斯基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动态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这三个领域内都作出了贡献。但是卡莱斯基在我国确还鲜为人知。这本书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中文版卡莱斯基的著作。卡莱斯基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增长率和投资率的决定。这一理论的产生基于对下列事实的观察: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投资膨胀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导致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难以处理的消费与积累的矛盾的根源,也是波兰一九五六、一九七○、一九七六和一九八○年工人罢工等一系列社会动荡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一矛盾的因果性及为避免冲突而理智地选择增长率和积累率就成为卡莱斯基社会主义增长理论即本书的现实的出发点。此书提出了社会主义投资膨胀分析;透视积累率和增长率决定的基本方法;沟通了总增长率、投资率同增长结构、投资结构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制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的科学方法。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译库”,贝多广译),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s·肖合著的一本研究债务、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如何形成一般的物价和产出水平以及反过来后者又如何影响前者的这样一部金融理论著作。它曾为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这主要表现在:一、在金融机构理论方面: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唯一有能力创造活期存款形式的货币,但是同样,其他金融机构也能创造某种独特的金融债券凭证,他们通过放款和投资与商业银行分享着扩张信用的能力。托宾称这一思想是货币金融理论的“新观点”。二十年来西方国家呈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趋势证实了他们的观点的正确性。二、在货币研究领域上,他们提出了把货币区分为“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由私人金融机构债务组成的货币资产称为“内在货币”,由政府金融机构债务组成的货币资产称为“外在货币”。“内在货币”以私人内部债务为基础,与非货币间接证券的总和,与企业初级债务正相平衡。由于价格水平运动引起的“内在货币”实际价值的变动,不会导致私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财富转移,一个部门得益而另一部门遭受同量损失。
上面介绍的书中就有两本是关于金融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未免有些太专况且太硬,看起来有些沉重了。所以这套丛书的介绍就先打住。
《读书》服务日之页
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