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不评论这场争论的是非,也不谈毛泽东用过或没有用过,不应成为某个概念能否成立的判据。我只讲一个事实:毛泽东曾经用过“人民性”这个概念。
那是在一九五八年。陆定一写了一篇大文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表在《红旗》杂志一九五八年第七期上。发表之前,毛泽东曾几次审阅和修改此文。八月二十二日的那一次修改,在原稿断言“过去几千年的教育,乃是奴隶主手中的教育、地主阶级手中的教育和资产阶级手中的教育”的那段文字中,毛泽东加写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颁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该提到他们。
毛泽东这段话很重要,很精辟。必须有这样一段话,才能避免对过去时代的教育取一笔抹煞态度的偏颇。
□何谓人民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句话,可以看作是一种说明。这句话是:
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讲话》最初发表(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九日《解放日报》)时,这句话原本是这样的:
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排斥其反动的政治性,而只批判地吸取其艺术性。
建国以后正式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这句话作了如上的修改。这个修改,同毛泽东对陆定一文章的上述修改,完全是一个思路。修改后的表述,显然比原来的表述更全面、更科学。
《讲话》的最初发表的文本,从《解放日报》上可以查到,全国解放前印行的单行本和收入各地所编毛泽东著作集的这篇讲话,都是依据《解放日报》的文本。最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九三七——一九四九年)·文学理论卷》(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一部史料书,选用的也是《讲话》的最初文本。
应当指出,毛泽东对历史文化遗产历来主张取分析态度。正式编辑出版《毛选》时对《讲话》所作的修改和对陆定一文章所作的修改,反映的是他历来的观点。
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就提出了“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个纲领性的口号,强调“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人民文化”,最初发表时为“民间文化”,收入正式出版的“毛选”时改为“人民文化”。的确,民间文化并不一定全都属于人民文化,民间文化中也会有属于糟粕的腐朽的东西,而统治阶级的和中上层文人的作品,不属于民间文化,其中却可以有属于人民文化的东西。
人民性、民主性、人民文化,显然说的是一个意思。更早一些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还有一句名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加写在陆定一文章中的这段话,正好是这句名言的言简意赅的展开。
□陆定一论教育的文章毛泽东修改过,这件事,当时在思想理论界的一定圈子里,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段话从未作为毛泽东的文字正式发表过。知道这件事的人,对修改的内容也未必都能弄得和记得很清楚。这样才发生人们以为毛泽东没有用过“人民性”这个概念的情况。这次《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以《关于中国历史上民主文学》为题,把这段话作为毛泽东的文字正式公开发表了。
写到这里,记起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运动时的一件事。那时报刊上大批孔子的“有教无类”。批判者们大概不知道毛泽东曾经把孔子的“有教无类”归入中国教育史上有人民性的思想之列。我特地向当时国务院科教组的一位负责的老干部提及毛泽东加写的这段文字,询问能否依据这段文字来抵制和制止对“有教无类”的批判。这位领导同志当时也在挨批之列,他耸耸肩,说:既然人们只知道这是陆定一文章中的话,我们现在又无权去查阅档案,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科学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要以某某权威的引文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时的政治气氛中,人们想以毛泽东讲过的某些话做盾牌抵挡一下大批判的刀箭而不可得,这也是那场历史悲剧的一个细小情节吧。
□毛泽东关于人民性的这段文字的原稿,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之后,本来还写了“鲁迅的无产阶级文学”,后来他自己给删去了。此处删得有理,因为鲁迅已经属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的阶段了。
一九五三年九月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时正值党中央向全国宣布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在文艺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被宣布为“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在文艺界发生一种争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从何时开始?有的认为应从宣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因为这以前都是讲新民主主义,这时才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有的认为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因为总路线宣传提纲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有的认为应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始,因为毛泽东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已提出“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最初发表的文本是“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引用者注)。
我曾从周扬那里听说,毛泽东不同意这几种看法,毛泽东认为,从五四开始,从共产党成立开始,就有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鲁迅。周扬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的报告说:“从‘五四’开始的新文艺运动就是朝着这个方向(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引者注)前进的,这个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就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者,在他后来的创造活动中更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伟大先驱者和代表者。”(《周扬文集》第二卷第247页)这些话,显然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写的。
谈中国文学史,不忘记有人民性的民主文学,谈中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学史,不以《讲话》而以鲁迅为开端,表现了无产阶级应有的不同于狭隘宗派的宽广胸怀。
大书小识
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