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的《杜诗镜铨》是流行的杜诗注本之一。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有一处文字似可讨论。《哀江头》“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句下有:“朱注:作公自言,恐与上下文不相连属。”此段注语语意不明。查《杜诗详注》,有“朱又云:渭水,杜公陷贼所见,剑阁,玄宗幸蜀所经。去住彼此,言身在长安,不知蜀道消息也。”这里的“朱”指朱鹤龄。朱鹤龄以为,“彼此”指玄宗和杜甫。镜铨》注实本于此,“朱注”即朱鹤龄注。杨伦以为,“彼此”应指玄宗和贵妃,朱鹤龄把“此”当作杜甫自己,上下文的意思就不相连贯。《镜铨》中的注解仍是杨伦的话。现在这样标点,就变成了朱鹤龄的话,则完全弄错了。应为:朱注作公自言,恐与上下文不相连属。
读书短札
余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