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斯顿用了十年时间研究这一课题,追随耶稣的足迹,在伊朗、叙利亚、印度、克什米尔和中国的西藏等地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著成此书,使我们有可能续完耶稣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耶稣是佛教中的转世灵童,东方三博士可能来自印度;(2)四-十二岁之间生活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受教于当地的佛教学者,所以,十二岁时令犹太经师们惊讶不已:(3)十二-三十六岁,耶稣作为转世者在印度跟从尊者、潜心修行、研究佛法;(4)上十字架后并没死去、艾塞尼人用毒狗草使之假死(如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吃了毒狗草假死一样),而后得救,然后经大马士革往东去了Kashmir(直译“克什米尔”,意译“天国”、“神的地方”,福音书上说,耶稣死而复活,去了“天国”,凯斯顿则综合史料解释成“现实的”去克什米尔地区),以八十多岁高龄去世,安葬在斯利那加。
这一新的耶稣生平需要确凿的材料来证实,凯斯顿的文字材料有西方未被教会承认的福音书、东方的福音书、印度、西藏等地的史书典籍、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以及前人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另外是实地考察,如果耶稣经历真的如此,那么沿途就会留下他的踪迹。凯斯顿的态度是严谨的,书中附有照片十二张,其中就有耶稣在克什米尔生活过的文字记录和在斯利那加的坟墓。当然,要使这一新说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更详尽的原始材料、更仔细地考证,凯斯顿的有些论点还只是假设、推论,有些材料还只是转述而非原文,有些材料的真伪还没得到确定,这些是材料方面的难题。更遗憾的是中译本后面没有文献索引,是删掉了?这使得这部书显得有点像传奇故事,而不像学术论著。
从这一背景中,他推断出耶稣是佛教高僧,甚至是未来佛的转世者。这一论点具有重大意义,它可能改变人们对基督教的传统观念,并将导致人们对基督教与犹太教、与佛教之关系的重新认识。然而,这一立论还有待支持,凯斯顿更多的把福音书中拯救苦难、爱人如己的耶稣与大慈大悲的未来佛简单地比较,还难以做到确实的影响研究,也就难免有顾此失彼之处,如耶稣毕竟是犹太人,他的思想言行有很多是属于犹太教传统的,这是不能忽视的。在“登山宝训”中他说:“莫想我来要废除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在我看来,应该把这种渊源结合起来研究耶稣的思想,他与佛教有关系,所以,他的很多言行是无法用犹太教传统去解释的,又因为他与犹太教的关系,故不能简单地将他比附为未来佛的化身,如耶稣一生信奉的是一神,而佛教是无神教。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这两大宗教的改革家,无意间开创了一门新的宗教。事实上,基督教就是围绕着耶稣而建立起来的。
文章写完后,又在《外国文学报道》(一九八八年第五期)上读到一则消息:“一部与众不同的耶稣传记在法国问世。”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主编热拉尔·梅萨迪埃在今年由拉封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题为《变成上帝的人》的耶稣传记。作者花费十五年时间研究了福音书、死海地区出土的有关犹太人历史的手稿以及大量的报道,认为耶稣是犹太教的叛逆者,并没死在十字架上,后来去了亚洲,七十五岁时死于印度,墓穴在巴基斯坦。此书一出版就引起哄动,一周之内售出一万两千余册。我们可以看到梅萨迪埃的这部传记在许多方面与凯斯顿的研究有相合之处,只是没有机会读到这部传记,很遗憾。不过“耶稣在印度”这一课题受到世人的如此关注,或许真有真相大白的那么一天。
(《耶稣在印度》,〔德〕霍尔根·凯斯顿著,赵振权、王宽相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一九八七年五月版,1.70元)
品书录
周荣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