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阴翳,大抵是一种境界罢,朦胧的,幽迷的,弥漫着低回不已的情与思。芭蕉徘句有“炭火埋灰里,客影壁上游”,或可作为阴翳的注解之一。
“女人就隐藏在这种永远幽暗的黑夜深处,白天绝不抛头露面,只是像幻影一般出现在‘夜短梦苦多’的世界里。”“古代男人所爱慕的并非女人的个性,亦非看中了某个特定女人的艳丽容貌或丰满肉体。对他们来说,正如月亮总是同一个月亮,‘女人’也永远是一个‘女人’而已。大概他们认为在黑暗中微闻其声,微觉衣香,触其鬓发,摸其肌肤,想象其娇媚之态,一旦天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女人’吧。”汉代李夫人的故事,正好可以做个印证——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于是有方士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日:‘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是邪非邪”,便是阴翳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了。女人是可以用来象征美的极致的,那么,应该可由此而推及其他。
黑夜与白天交替,是自然之和谐。然而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却无视造物的锡予,偏用技术的手段在黑夜中复制白天,这是聪明还是愚蠢?
读书短札
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