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次揭示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现代化“九死一生”的历史现象。所谓“九死一生”,即中国向现代化的推进中曾九次受挫和失机,最后终于抓住机会,迈向现代化的征途。这九次受挫和失机分别发生在十三世纪(宋元之际)、十七世纪(明清之际)、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十九世纪(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后)、十九世纪末(戊戌政变)、二十世纪十年代(辛亥革命之后军阀上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叠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末(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大陆领导失误搞“三面红旗”运动和“文革”内乱)。作者指出,所谓“九死”并不是寿终正寝,而特别是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获得新生的开始。
作者的最终目的在于警醒读者;经历了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再也不能误失良机,一错再错了。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中国再次有了机会也再次面临着选择,如何进行现代化的政策决策和指导,既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进行实践的课题。诚如本书作者所言:“研究现代化的问题,国外的理论纵然能从多个方面给我们这样那样的启示,却没有一个理论、一个模式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完满地解决中国的问题,都只能起局部的借鉴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本书倒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问题,从理论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出版,7.80元)
品书录
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