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赛是小说家,于一九一四年生于中国天津,他在天津居住了快十年,喜欢以出生于中国天津而自诩。一直到八十年代他重来中国时,还再次返回天津一温他儿时的旧梦。他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曾任天津男青年会总干事,于一九二四年任满返美。此后赫赛即在美国读书。他首先懂得的语言是中国话,所以他对天津有深厚的感情。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曾经在有一年暑假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士的秘书。耳濡目染,深以文学事业为一种崇高的工作十分企慕,因此,立志要当一个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从一九三七到一九四五年间,任《时代》及《生活》杂志驻远东、意大利及苏联的记者。在四十年代初期,他曾在俄国战时首都重庆小驻了些时候,过他的记者生活。他不满意《时代》、《生活》二杂志老板的对华态度,更不满于美国的对华政策,貌作公正而暗中支持中国反动派,愤而辞职。他在战时耳闻目睹战争的残酷和老百姓的无辜受难,因此他的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大都以揭露战争与社会问题为主。一九四四年他以小说的形式报道了当时协约国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统治,出版了《亚丹诺之钟》,获得当年美国的普利策奖,从而斐声文坛。一九四六年他写了《广岛浩劫》,叙述了第一颗原子弹给日本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使原子弹的毁灭性,深深震动人心。战争是停止了,但受打击的不是日帝的军国主义分子而是普通无辜的日本老人和妇孺。这是篇十分动人的报告文学作品,曾经为全世界读者所传诵。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在《广岛浩劫》出版后,购买一千册分送世界的友人,使明智之士深知原子弹毁灭人类的罪恶。其他作品有写波兰华沙人民反对纳粹非人统治的暴动,使波兰人民的英勇斗争,透露于世。
赫赛一生写了十六部小说和九部报告文学,他被读者视为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早在人们大肆宣扬新新闻文学之前,赫赛就这样写下了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堪为新、老新闻工作者写作时的模范。他继承了新闻记者技巧娴熟的优良传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与对人类的关心,使他在作品中有事实的基础及其可信性。基于细节的可靠与权威性,而使作品有充分牵动世人心智的根据。
他有种天赋,耳聪目明,对地名、行业、别人的谈话,特别在意,这使他在事物的知识中具有权威性,并使他可以纵情运用表白与叙述的方法,但也绝不使作者自己置身于读者与故事之间,而减弱作品的力量。
《基韦斯特故事集》是赫赛所写有关基韦斯特过去及现在的故事。他自耶鲁大学文学院长任上退休下来,即卜居于基韦斯特,夏季则在美国东北部玛莎葡萄园消暑。他在去年(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此书写成后不久即逝世。
此书一共有十五个故事,前八篇中由《上帝的提示》开始到《一件日常文书工作》,多少是同一类的故事,写得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谈的大多是十九世纪在基韦斯特船只失事案件。
其余的短篇字数都在习惯的长度之内,写的是目前基韦斯特所遇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故,一步一步积聚成为一些故事,而且使读者熟习其来龙去脉,把基韦斯特的故事,成为读者自己的故事。
这些奇闻轶事的叙述因人事与时间的不同和文学风尚的改变,写得事实与虚构相互揉合,而且自由运用在过去当地与全国范围内的“真正”历史人物。读者可以经常读到过去有名人物的速写,包括作家海明威在内,特别是文章的风格与海明威的相似。
其他七个传统的故事,在形式与内容上都相互不同,其中最长的一篇《起身,甜蜜的可睡懒觉的床铺》,叙述一位出色的年轻英国教授死于爱滋病的经过。这篇近于中篇小说篇幅的短篇是此书中最有力量的作品,在紧凑之中显得既扎实又周全,没有丝毫的多愁善感,写出了一个乐观人的美感和笃信伦理观的一生。这一作品是在这样的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而感情又多少有些细微的差别,只要小有差池,便会使作品成为可以丢脸的失败;对小说的势不可挡的鉴赏力,是不能容许这种过失的。
其它几篇写得并不特有功力,也不是不需要的。《凯达农的两种生活》叙述一位古巴胖女如何获得又失掉她的初恋情人。《一场字谜游戏》写三个诗人和一位小说家玩字谜游戏的苦涩结局,事实是作者和在基韦斯特卜居的作家们的真实写照。在《幻想中的会晤》中,写一位中年妇人与当年被她遗弃的儿子的重见。《第二页》是讽刺当地日报上的犯罪新闻的。《退休会上》述一个海军军官的退休仪式。《结婚礼服》是以简捷的笔法写一个固执任性的冲浪板运动员,为了冲入更大更汹涌的海浪而抛弃了他的妻子、家庭和基韦斯特的故事。
这是赫赛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们现在捧读这本书,人亡物在,不免心情为之黯然,但另一方面,也为赫赛留下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世而感到欢欣。
John Hersey,Key West Tales,New York,Alfred A,Knopf,227pp.
西书拾锦
冯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