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独有偶,钱钟书先生《散锥篇·全汉文卷一九》上亦载有对“后”的解释,现照录如下:“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汉书》颜师古注:“以谬听为‘后’,‘后’犹下也”;《文选》李善注:“以其计谬,故今后之。”颜、季所训,皆不贴切。此篇下文又云:“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后”乃婉词,质言之则“莫作”、“毋为”耳。
由上可知,“后”涵“毋”“不”之意,在古汉语中实有渊源,因此秀山先生勿需有恭敬若此,以俟批评之谓,然置“后”于“现代”之前,是其真识邪?其真不识也?不得而知。
读书短札
沈必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