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9期
回乡感恩
作者:梁贤之
们谁也别想活命。于是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偷梁换柱”的办法。他们立即把黄华韬的尸体抬出棺材,拉下一张草席裹住尸体,又把哨兵的尸体抬进去,盖上棺盖,然后揩净地上的血迹。那时兵荒马乱,士兵开小差是常事。鲁团长只当是哨兵溜岗走人,一般是不会怀疑的。王勇又找来竹杠和绳子给他俩抬黄华韬的尸体,还教他们走小路找到渡口后,乘小船逃往浦口。王勇说:“咱早就不愿给国民党卖命了,回老家种地去。咱也敬佩黄司令是打鬼子的好汉,这样吧,这里我路熟,带你们走一段,一到渡口,乘着小船走下游,鲁团长找来也追不上了!”
四
王大忠把当年偷运尸体的经过说完,黄起雄已被感动得眼圈发红。为了进一步证实,他问道:“王大爹,你还记得吗?运尸到南京那天是什么日子?”
“咋不记得呢!”王大忠脱口而出,“那天是农历十二月十三日,正好是俺的生日。”
黄起雄忙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发黄的旧报纸,那是王大忠当年买的那张《金陵晚报》。母亲柳碧霞一直珍藏,直到临终时才把它交给了儿子。黄起雄展开一看。果然年月日不差。“扑通”一声,他双膝跪在王大忠的床前,动情地说:“王大爹,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您就是运送先父遗体的恩人,先母的遗愿我总算完成了!”
邹主任连忙扶起黄起雄,说:“黄老先生来大陆感恩,事母至孝,令我们钦佩!”
黄起雄拿出一张支票,双手递给王大忠,诚恳地说:“王大爹,这是20万元人民币,黄某聊表感恩之心,乞望笑纳!”
王大忠连连摇手:“当年那么苦,俺同明哲表弟也没多要黄太太的大洋,现在日子好了,有吃有穿,俺就更不能要你的钱了。不过,黄先生,俺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您尽管说吧,不必介意。”黄起雄伸过脑袋,贴近王大忠耳朵,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
“你既来感恩,为何要在鸡公山上挖黄金,这不是哄人吗?”
黄起雄笑而未语,邹主任接着解释道:“王大爷,您老人家别误会了,这是黄先生苦思的一条妙计,要不这样,怎能找到您呀!还有一个目的,黄先生要趁此机会,帮助碾庄的村民做件好事——开发鸡公山。此后要在鸡公山种上水果,还要兴建加工厂。发展乡村经济哩!”
王大忠这才恍然大悟。
黄起雄谦逊地说:“王大爹,我是向您老人家学习,做点好事是应该的,用不着显山露水。您不收这钱,我就把这20万元人民币捐出来,创办鸡公山水果场,请您代办保管总可以吧?”
“黄先生还是把钱交给镇政府吧,俺是将要入土之人,恐怕担当不了……”
“您老人家亲手收下,我的心就会平衡一些,先母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好!好!”王大忠连声说,郑重地接过黄起雄递来的支票。他当即把这笔钱委托台办邹主任转交给了镇政府。很快,在鸡公山的土地上,全栽上了台湾水果苗,过了不多时日,果树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