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时代缩影与世情画卷
作者:梁桂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海阔故事汇
三是缅旧怀古之意。曲江虽是于唐开元中被疏凿扩大的,但在汉时已是一处风景地,建有宜春苑,隋时又称芙蓉池。且曲江的命运与唐王朝的兴衰休戚相关。因此,曲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往往在这一代繁华地嗟叹历史的无情,感慨自身的渺小: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杜牧:《登乐游原》
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汉苑花。
——唐彦谦:《曲江春望》
几多繁华、几多风流,在无情的造化手中,不过“万古销沉”而已,而那些无尽的争斗厮杀,所谓的王霸之业、功名利禄,又何足道哉!
四是感物伤己。触景生情本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寒来暑往,节序更换,(下转第103页)
(上接第96页)时光无情,无数诗人在曲江畔伤春叹秋,写下了一首首生命的挽歌。白居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曲江的诗有四十六首,居唐人之冠,其中约有半数是慨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之作。如《送春》诗:“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早秋曲江感怀》诗:“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等,充满了迟暮衰飒的衰伤。此外那些在曲江“少年曾得意”(刘禹锡《曲江春望》)的士子,在历尽人生的坎舚后,也会对曲江怀有一种难言的复杂感情。他们有冷眼旁观、看破世事者:“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罗隐《偶兴》);有随遇而安、委顺随运者:“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白居易《曲江感秋二首》之一);有历尽磨难而斗志更加高昂者:“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刘禹锡《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等等。芸芸众生、百味人世,在曲江诗里都得到了真实而全面的展现。
曲江是帝都长安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是唐王朝兴旺繁荣的象征,孕育了一代盛世风流;它又饱经战火摧残,见证了一代王朝的盛衰兴替。自帝王将相到市井百业,在曲江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熔铸出无尽的人生感慨。曲江,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与作品的社会背景相结合,鲜活灵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那一时代的社会缩影与世情画卷。
①李山甫.曲江二首(之一)[A].
②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28、129.
③杜甫.哀江头[A].
④秦韬玉.曲江[A].
⑤白居易.曲江有感[A].
以上①③④⑤见《全唐诗》[C].北京:中华书局,1999,7420、2269、7721、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