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三学生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

作者:杨志耀




  一、 引言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英语学习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会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进而延长高原期。事实上,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之一,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提高得较慢。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更快。
  学习高原阶段: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学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初步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又开始逐步上升。
  
  二、 成因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
  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有些学生出现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地搞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很多家长对孩子高考期望值过高,学生感到自己的水平与家长期望值相差太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自卑心理、焦虑心理。这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打乱了学生的复习计划,制约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2.身体疲劳
  高考复习阶段正是天热少雨的时期,学生普遍睡眠不足、饮食不善、心情浮躁、精神萎靡不振、复习时易分心走神。这样一来,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3.信心不足,缺少激情
  一些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模糊,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因此他们的求知欲下降,好奇心减弱,热情低下,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4.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当
  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汇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学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一些教师教法不当,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难以适应。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导致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最终造成英语水平徘徊不前,广度和深度未能得到充分的拓展。
  5.题海战术,效率低下
  有些同学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得晕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无数,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
  
  三、 对策
  
  高三学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1.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第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复习中甘当配角,当好配角,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服好务。
  第二是要在复习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特别要把精力放在英语成绩偏差的学生身上。要做好具体的帮困解难工作,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
  第三是要不断改进复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充分备课,科学有效地进行测试,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第四是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同学们交朋友,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质量的提高,消除复习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2.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英语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英语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英语能力得到提高。
  3.强化知识准备,提供心理保障
  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欠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厚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只能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考生首先要以课本、教师、能力为核心,上好每一堂英语复习课。可以这样说:课本是支撑学生的“拐杖”,教师是学生的“导游”,能力则是学生的“核武器”。课本复习内容要全面,知识线索梳理要清晰,要多看多写目录、提纲、图表,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其次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诊断功能,注意研究试题的考查功能,要通过练习、巩固、深化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是要查漏补缺,澄清知识缺陷,多抓些典型以突出重点,多一点联系以形成纵横交叉。
  4.变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陈旧、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成绩难以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跛足而不迷路者,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开始阶段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合理,所以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动脑筋琢磨规律。如建立优题库和错题库,归类解题思路等。一旦扭转思维定式,就能使你思维敏捷,信心倍增。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现实立意已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关注现实、学以致用,锤炼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很有必要。
  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是要教其知,授其法。要求他们对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二是要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以旧带新,以新复旧,反复循环,不断复现。三是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多听录音,强化听力能力;多阅读,扩大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多做练习,掌握英语的习惯用法,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四是要鼓励学生主动思维,让他们独立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变换一下学习形式。产生了“高原现象”后,应采用具有新意的学习方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自己来当“小老师”,让老师或同学做“学生”,人一旦被赋予新颖、令人羡慕、有责任感的角色,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自然、灵活地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