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刘海粟(1956年10月)
这次和减云远同志及教授、讲师等20余人组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参观团来西安访同,参观了西安历史博物馆和西安附近的古代文物,以及西北艺专和西安的文化教育建设,受到陕西省文化局和西北艺专师生的热烈欢迎,还举行这样一个非常亲切的座谈,对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西安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新城市之一。我对于西北古代的丰富艺术遗产,感到极大兴趣。尤其对于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昭陵六骏”,其艺术水平之高,令人赞叹。我第一次看到‘’昭陵六骏’‘是20多年前在法国健美博物馆,那是两件被盗石刻的复制品。说起来很惭愧,我们中国人在中国见不到本国的艺术品,倒先在外国看见,可见当时国内对本国艺术遗产研究和介绍的人太少,相反地欧洲许多国家倒很注意。过去的政府不但没有很好地保存这些遗产,而且被人破坏、盗卖,这是令人痛心的事。对于研究和整理民族遗产、发扬民族传统的工作,现在函需切实进行。我在这里逗留八天,曾三次去反复欣赏“昭陵六骏”和其他古代艺术品。像“阳陵六骏”这样气势雄伟、形神兼备,且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的作品,是世界罕有的,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它完全可与希腊巴台农的雕刻和“胜利女神”等作品并驾齐驱。作者创作这些作品,对现实生活是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的,从它的奔腾或缓步等许多动态中,可看出作品既夸张又写实的精神。这对克服我们目前创作中存在的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所以我们应加强向我国古代这些优秀传统学习。
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就必须深人研究古代艺术遗产。只有懂得它,才可能继承它,进而发扬它。不研究学习,空喊发扬是没有用的。当然我们要反对那种毫无批判地模仿古人,这在我国清代的美术史匕是前车可鉴的。只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接受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消化吸收外国艺术的一切成就,才能使我国艺术丰富多彩。
整理和研究民族艺术遗产的工作.是我们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上作在西北的同志们有这样好的条件应该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在素描教学上,有些学生的人物习作往往看看不错,但在创作中做人物素描还是感到困难这在教学方法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应经常注意学生不要停留在对对象外表效果的追求,要使学生通过外形准确的描绘,更进一步去追求内心世界的表现,使神态生动。培养学生探索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内在感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把对象仅仅看作形体的组合,是不可能成功一幅好的素描习作的,在创作中当然也就很难掌握现实中丰富多彩的形象。
这里可以讲一个传说:19世纪法国大文学家雨果80岁寿辰时,由于他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法国人民要为他塑造一个纪念像。开始聘请了一位职业雕塑家做这件事。服塑家把雨果请到工作室摆一个固定的姿势,结果花了30多天,仍然塑不好。后来才请了罗丹.那时罗丹还很年轻,当雨果未与他见面之前,对他的信心还是不高,后来得知罗丹塑像时并不让他摆姿势,才接受了。罗丹就这样开始他的工作。罗丹时而与雨果谈话,时而在工作室里踱来踱去。当他构思成熟和表现了他要表现的东西的时候,就一块一块泥土往上加。有时他怕惊动雨果,跑到室外从玻璃窗看进来,就这样去捕捉他的真实形象,也就是捕捉到了他的“神”。最后终于完成了著名的<雨果胸像》。
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比较起来,显然,前者是自然主义地塑造对象的外形,而后者却深人对象内心世界的刻画,乃使作品富于生命。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单纯注意外形描写,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对一切千变万化的1丰富多彩的形象的感受不去捕捉或者甚至无动于衷。目前我们有些创作还不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的形象,往往在画面上机械地搬用模特儿,硬拼硬凑,这样的作品当然难免公式化、概念化。要积极掌握速写的技巧,才能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生动形象记录下来。
现在学校里一般都用铅笔画素描,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但也不要拘于一种工具.其他工具也应该运用,如木炭质软,运笔自如,便于表现也便于修改,这种工具的性能有它许多优点,可以采用。目的要使学生能多掌握几种工具的性能去表现周围的事物,使素描技巧多样化。
对于模特儿的摆姿势,无论在素描教学或创作上都是很重要的。有的人把很好的模特儿摆得呆若木鸡,毫无生气。甚至有的人雇用临时模特儿,按钟点什工资。不照顾模特儿的精力,一画就一个多钟头,不让他们多休息。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有的模特儿就因体力不能支持而晕倒在画室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模特儿身上找到一点生动的东西是很困难的。
以上谈些粗浅的意见,或许讲得不对,不知能否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