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于二十一(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一日,招待新闻记者,报告华北政情。他说:
“关于北方大局,谣言纷纭,本人愿负责说明,一切皆非事实。报载此次锦州战后,有下级军官发出电报,对政府略有指摘,发生误会,彼等身在前方,所感痛苦太甚,言语之间,难免意气,然绝非对政府有任何竟见,不过一切应责之本人,责政府似有未当也。
关于外交情势,自沈阳事变发生以来,个人一切遵从中央意旨,以往事实,诸君所共鉴。目下余仍主张外交应早入常轨,设法进行,打开中日困难局面为是。
财政方面,因事变以后,来源减少,外间遂时有兵士如何如何之谣言。夷考事实,可谓毫无根据。目前为整理财政公开政治等项,故在平设立三个委员会:1.东北政务委员会移平扩大组织,改称北平政务委员会,附辖冀察热三省,如山西等省祇当局者加入委员上的关系,如徐永昌、赵戴文、杨爱源等是也。2.财政整理委员会,业已成立。3.军事整理委员会,尚在筹备,不日亦可成立。凡此组织,目的在使军事财政公开,不致使之发生若何影响。按北方目前收支,连同晋绥两省,每月约亏两百五十余万元。军政费前已按八成发给,现又减发八成,每百元只能发给六十四元,军队有人数不减而军饷减者,有人数减而军饷不减者,本人之部队则饬其裁减人数,现每连二百一十人,减去九十人,而余一百二十人,越过八成。本人甚愿由本身做起,为大家倡。至政费之不足,若以中央补助统计在内,每月不敷约五十万元。但以现时情况言,实已减无可减,故每月不敷仍在一百万元。设若中央津贴能按月拨到,勉强维持,相差亦无几。然中央协款已三个月未能拨来,中央财政固极困难,然为顾全北方大局,总希望能照往常或略减少,予以补助。”
是(二一、一九三二)年八月五日,行政院院长汪兆铭,突由南京赴上海,六日,发表五份电报,分致国民党中执会、国民政府林主席、中央政府各部会、蒋委员长及张学良,请求辞职,并请张学良同时辞职以谢国人。其致张学良的原电如次:
“溯兄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千万里土地,陷入敌手。敌气益骄,延至淞沪,赖第十九路军及第五军奋死抵御,为我民族争生存,为我国家争人格,此本非常之事,非所望于兄,然亦冀兄之激发天良,有以自见。乃因循经年,未有建树,而寇氛益肆,热河告急,中央军队方事剿匪,溽暑作战,冒诸艰苦,然为安定内地巩固后防计,义无可辞。此外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职责言之,以地理上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今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自一纸宣言抗御外侮以来,所责于财政部者,卽筹五百万,至少先交二百万。所责于铁道部者,卽筹三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之行政院矣。当此民穷财尽之际,中央财政竭蹶万分,亦有耳目,兄宁不知,乃必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无论中央无此财力,卽令有之,在兄未实行抵抗以前,弟亦断不忍为此浪掷。弟诚无似,不能搜括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使兄失望于弟,惟有辞职,以谢兄一人,并以明无他,惟望兄亦以辞谢四万万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