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箱庭疗法在聋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顺森 张日昇
听力的丧失和交流方式的局限造成聋生适应行为低下。在感觉运动、生活自理、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劳动技能、经济活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问题。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懂人们的语言,聋生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有时难以理解人们许多复杂行为的实质,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猜疑,从而引发出某些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自卑、焦虑、自制力差、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自私、易受暗示、粗心大意、偏食是出现在聋生身上既严重又普遍的心理现象。这些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同时又加重了聋生社会功能的受损,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4 箱庭疗法对聋生的适用性
4. 1 箱庭疗法感觉统合功效可丰富聋生的感知觉
箱庭是一种集认知重构、情绪表达、感觉统合、心理动力等于一体的心理临床方法。细腻、洁净的沙子是箱庭疗法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沙的介入及对来访者的作用是许多心理疗法所无法比拟的。制作箱庭时,来访者需要触摸玩具以及沙子,这将使他们的感知觉更加灵敏,激活想象,体验到回归童年的快乐。冈田康伸认为,触摸沙子可以使人通过触觉恢复已忘却的动物本能之感觉机能;沙的温馨感触,可以起到整合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作用。箱庭疗法的沙子和玩具具有很强的可触性、可移动性,可能通过触觉与运动觉作用于个体的大脑神经,箱庭沙箱的边框以及玩具模型的吸引力使聋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物件和活动。这样,触觉、皮肤觉、视觉、运动觉、知觉等多种感知觉通道统合作用,在虚拟的时空中认识周围事物,锻炼和发展观察力、运动感知能力、注意力。
4. 2 箱庭疗法模拟社会关系可调节聋生的社会认知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适切地处理社会关系是聋生适应社会的重要发展课题。由于生理机能缺陷等原因造成了聋生社会认知的片面、偏差,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帮助他们矫正。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必须课程,也是个体社会认知学习的模拟场所。个体从中学习了空间、时间概念,模拟着成人世界各种人际往来,学习分享、协商、轮流、谦让、公平竞争等交往规则。箱庭疗法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活动,它以一种没有威胁性的模拟方式,使个体在游戏中重新尝试问题解决、后果转变的可能方法,增强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在自由、轻松、宁静、受保护的氛围中,聋生用沙子、玩具亲自动手制作箱庭,将自己内在世界以物化、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咨询者陪伴下理解作品,以冷彻的心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无意识层面认知的错误前提、假设、态度得以调节,自我价值得以重构,这又同时作用于个体意识层面的认知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反应。
箱庭特别是注重动力场作用的团体箱庭,在促进团体成员协作能力、增进团体整合、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确立自我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箱庭世界中,聋生可以以虚拟而又注入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人际关系,并在箱庭的帮助下调整社会认知系统,从人际交往的成功行为中习得社交适应行为。
4. 3 箱庭疗法以游戏的方式帮助聋生宣泄情绪、表现心理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可以缓解聋生的焦虑、恐惧、不满,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实现其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愿望。箱庭给聋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表达内心世界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套自我表现的象征语言。在这种气氛中,聋生可以较自由地借助象征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尝试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不论成长于城市还是农村,个体对童年的回忆中,总是少不了游戏的情境,游戏是童年期幸福快乐的源泉。然而聋生可能由于生理缺陷未曾拥有健听人那样快乐的游戏童年,在箱庭中的游戏活动弥补了聋生这方面的缺憾。
当聋生体验到与其生活事件息息相关的繁复且无序的情感和思绪时,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箱庭等游戏形式的咨询方法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自然、无威胁的交流方式,将令其恐惧和困难的情境用自己的双手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获得心理能量的宣泄和交流。通过玩沙、水和玩具模型,箱庭疗法以无言的方式为聋生提供了表达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并为其提供了一面观照内心世界、以“外人”的身份理性地解读自己的心理之镜。
4. 4 箱庭疗法“自由、受保护空间”激活聋生的心理治愈力
要医治个体心灵创伤,克服种种情绪问题,就必须营造一种适合的环境,为来访者创造幸福温馨的感受和体验。箱庭疗法治疗者通过箱庭室物理空间、沙箱以及治疗者的心理空间三重保护,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自由、保护的空间,让来访者自由、安宁地在沙箱内使用各种玩具进行表现[6]。当咨询者(治疗者)无干扰地存在并充分地欣赏来访者的自我发现过程时,来访者体验着一种信赖感,也较易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并学习接近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自我治愈[5]。在箱庭治疗过程中,咨询者以一种类似于母亲给婴儿安全感一样的关爱、关注态度对待聋生及其箱庭作品,仔细地观察和记录每一时刻、每一动作以及每一种表达,为聋生的内部世界有形化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即使因为言语的障碍而没有作品的理解、谈话,没有就作品内容的讨论,聋生也能够在箱庭过程中对无意识、意识的情感进行加工[4]。只要治疗者真心共感地陪伴,营造“自由、受保护空间”,聋生的心理治愈力就能够被激活。
总之,在聋生的心理咨询中,箱庭疗法以其独特的游戏本质宣泄情绪、表现心理,在限制的空间里统合多种感知觉通道,复演聋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以虚拟的方式尝试着问题解决的方法,习得生活、学习所需要的适应性行为、态度,重构合理的认知体系和信念系统,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日昇.箱庭疗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日昇.箱庭疗法渐入佳境.中国教育报,2006-2-16
3 Dale M,Wagner W.Sandplay:an investigation into a child's meaning system via the self-confrontation method for children.Journal of Constructivist Psychology,2003,16:17-36
4 Betman B G.To see the world in a tray of sand:using sandplay therapy with deaf children.ODYSSEY,Spring,2004:16-20
5 Pearson M,Wilson H.Sandplay and symbol work: emotional healing with children,adolescents and adults.Melbourne: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td,2001.24-26
6 陈顺森.箱庭治疗者的角色和态度.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4):116-120
7 郝振君.团体心理辅导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5,10:26-31
8 肖阳梅.聋生的社会认知及其培养.中国特殊教育,2001,3:21-25
9 张宇迪,陈呈超.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6,5:28-32
10 林于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0,4:9-12
11 李贵敏,夏伏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7,5:364
12 冯年琴.聋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4,10 :64-68
The Value of Using Sandplay Therapy for Deaf Students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HEN Shunsen1 ZHANG Risheng2
(1.Institute of Applied Psychology,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
2.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 With its unique play-based and the non-verbal nature of sandplay process,i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eaf students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the “free and protected space”,through the use of sand,water and toys,sandplay therapy can integrate perceptions of deaf students, regulate their social cognition, help to release emotions and reveal mentality, activate the inner healing power, and improve mental health of deaf students.
Key words sandplay therapy deaf students play free and protected space
(责任编校:周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