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语言教学模式论析
作者:雷江华 邓 猛
4 综合语言教学模式
综合语言教学模式来源于聋教育中全面交流法,指把听语的、手语的和视话的几种适当的方式结合起来,以保证听觉障碍儿童能全面融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综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由听语教学与视话教学结合的视听语言教学模式(口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手语教学与口语教学的结合)等两种模式。
听语教学模式与看话教学模式都偏执于口语教学之一端。而荷兰会议出版的《口语教学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口语既“是一套交往体系,即在自然状态下的会话中使用说话、残余听力、看话和(或)动觉刺激,可用也可不用普通的姿势”;“又是一套教育体系,即只通过口头语言形式和书面语言形式来进行语言教学以及与语言有关的所有科目的教学”[14]。实际上,荷兰会议中还指出了“动觉刺激”、“普通的姿势”等口语法的相关特征。有研究者提出,“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在与他人交谈时,聋儿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以视觉弥补听觉的不足,两者缺一不可”[18]。正如前例中谈到的理查德一样,通过听觉进行理解的能力远远低于通过视听进行理解的能力。尽管目前很多人都赞成在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综合利用视觉与听觉,但是对于谁主谁次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将听语教学放在主要的地位主要有如下的原因:一是便于普通班级中教师组织教学,不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重大的改进,特别是听觉障碍儿童的进入,不至于影响正常儿童的学习。而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随班就读”基本上成了“随班就坐”,根据聋校教师的反映,很多听觉障碍儿童在普通班级学习难以持久下去,回流(听觉障碍儿童重新回到聋校读书)现象较为普遍就是明证;二是目前科技的发展使配戴助听器与植入人工耳蜗越来越普及,但不能忽视配戴助听器与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语言康复训练,否则可能事倍功半;三是出于听觉障碍儿童回归主流的思考,认为听觉障碍儿童只有掌握了听的技巧与能力才能有效地与正常人交流,有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这想法虽好,但需要从听觉障碍儿童听觉语言康复与普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上下工夫,否则可能事与愿违;四是视话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既难又不现实。可能正基于这些原因,致使视话训练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甚至抛弃,将视听口语教学完全演变成了听语教学,以实现听觉障碍儿童向正常儿童看齐的愿望。有关听觉障碍儿童在配戴助听器情况下视听觉的利用程度问题,李春燕予以了总结(见表1)[19]。她指出在不配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损失超过60分贝的听觉障碍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在配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损失超过90分贝的听觉障碍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因此加强听觉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必要重视视话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儿童利用视听觉来感知语言。

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的融合所衍生出的双语教学(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并存)现正流行于欧美。欧美一些接受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学校纷纷通过完善合作教学的方式以及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手语培训来推行双语教学,以同时满足在普通学校课堂中正常儿童与听觉障碍儿童的需要,但同样存在谁主谁次的争论。我国现在很多聋校都在从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验,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听觉障碍儿童因为普通学校中手语教师的缺乏以及懂得手语的任课教师不多,导致这种模式难以在普通学校中予以推广。
以上提出的几种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体系,因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听觉障碍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模式存在差异,故各地政府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听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东昌.在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殊教育,1988,(4):10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2003:5
3 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特殊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54
4 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3,277
5 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0,123
6 银春铭.英国和瑞典的特殊教育情况.外国教育资料,1984,(4):57
7 程益基,简栋梁,季佩玉.聋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12
8 明报.2所听障学校将停办,学生支援恐不足,http://slave.wwpnews.net/news.phtml?news,2005-10-12
9 陈莹.影响聋儿看话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现代特殊教育,2000,(3):16
10 何胜华,戴德,章诗富等.聋儿配戴助听器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效果观察.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14
11 孙金忠.中国聋儿康复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4,44(2):18
12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88
13 洪雪立.聋哑学校语言教学商讨.人民教育,1954,(8):49
14 钱丽霞.唇读与听残儿童随班就读——部分地区听残儿童随班就读调查有感.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4):23
15 Janet Jeffers, Margaret,Barrley.Speech reading.Springfield:Bannerstone House,1976.10
16 John J. O'Neill, Herbert J. Oyer.. Visu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hard of hear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61.16-18
17 赵锡安著.聋校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
18 汤盛钦,曾凡林,刘春玲.教育听力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5
19 李春燕.聋儿康复教育.中华综合临床康复杂志,2004,(10):71
A Research on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the Hearing
Handicapped Children
LEI Jianghua1, 2 DENG Me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2College of Education, Hua 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As an innovative wa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s (LRC) enriches learning model for the hearing-handicapped children who only study in special schools. Language teaching in deaf schools has experienced controversies between oral language teaching and sign-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nfluences teaching models of LRC for hearing-handicapped children. The worldwide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of the hearing handicapped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mainly include auditory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speechreading teaching model, sign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and integr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These models are explored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LRCs for hearinghandicapped children in china.
Key wordsthe hearing-handicapped children LRC inclusiv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责任编校:杨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