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自闭症干预的SCERTS模式
作者:杨广学
2.3 交流与情绪调节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流和语言障碍对他们的情绪唤起调节和行为组织能力有着重大影响。象征能力的缺陷会阻碍维果斯基所说的“内部语言”的形成。缺乏通过想象在记忆中象征性地处理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有效地组织个人的经验和行为,也难以通过思考来学习。这些困难会造成自闭症儿童对日常事件感觉难以理解、不可预测,因而经常处于情绪情感的危机状态。
利用联合注意的影响,可以促进人际互动的情绪调节,并有利于安全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儿童通过实际经验“知道”别人可以通过身体的或言语的方式给他提供安慰,那他就可能去寻找这种安慰。而安排有序的交往经验,可以让这样的良性互动成为儿童学习的常规。在互动的调节和自我调节、语言交流以及社会情感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SCERTS模式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性需要,提出了综合性交往的干预方法[10]。
在家庭背景中精心组织有效的“环境治疗”(milieu therapy),有两个基本要点:第一,在一开始就要明确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调节的干扰因素,明确儿童需要支持的特殊信号,并全面评估儿童跨语境的(acrosss contexts)调节能力的水平和具体表现。根据评估资料,排列需求和干预分项目的等级顺序,形成具体的目标和干预操作的计划,支持儿童获得并运用相互调节或自我调节的策略,使之在有序状态中进行积极的学习。例如要区分干预的前语言和语言水平,必须对儿童的发展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11]。只有这样,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干预策略。
第二,要提供儿童与环境互动的结构性秩序。例如,各种玩具和生活必需品的摆放要十分有规律,还可以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视觉提示来帮助儿童提高自己活动结果的预测性,加强行为的目的性和组织性。利用图片来安排情景性的活动顺序,是一个很好的干预方式。在此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庭成员必须遵守干预的这些基本秩序,并有效参与这种渗透性的干预活动。
3 交往的支持性干预
只有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多种途径的综合性支持,他们才有可能适当地参与人际互动,从日常活动中理解意义,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育背景和家庭生活的日常参与中获得最多的学习机会,是任何有效干预的最基本策略。SCERTS模式强调交往支持的灵活机动,强调社会环境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时刻变化的实际需要,强调儿童和家庭成员在积极互动中提升信心和能力。
3.1 人际交往支持
缺少人际互动的成功经验是自闭症儿童在形成满意的人际关系方面最大的挑战,构成自闭症的一个核心症状。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流、社会认知以及情绪调节方面具有障碍,缺少参与交往所必需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他们的家人和伙伴也缺乏支持他们的知识和技巧。SCERTS模式把周围人们的交往支持作为干预的切入点,把养成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愿望、体验到自我效能感作为最优先的目标和关键性的策略。交流促进者要准确评估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做到协调一致的共情理解,要激发儿童更多的情感体验和交往意愿,要在儿童情绪波动时提供可预测性的支持[12]。所谓可预测性是指人际支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清晰性、可理解性。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社会性交往需要一个稳定的结构:意义简单、明确,重复程度高,具有真实的功能性(实用性),而且简单易学,循序渐进,保证成功的几率。对活动过度的自闭症儿童用大声和夸张的表情来表达喜悦,或者使用复杂的语言来指导或控制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都是有害无益的。生活环境的设置要注意连贯性和结构性,成为潜移默化的环境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对于培养儿童的内在自发性、灵活性、问题解决以及自我确认感,都是极为重要的干预因素。
当然,周围的他人(包括兄弟姐妹和玩伴)在游戏中进行互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学习机会,落实干预的目标,是最重要的环节。支持成功的同伴互动包括设计有意识的动机性活动,组织支持性的游戏环境,教给其他儿童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具体策略,需要长期坚持。
3.2 教育和教学支持
家庭、学校和幼儿园等学习环境的变化,需要各种教育性支持具备连续性。即使对于缺陷严重的儿童,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机会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SCERTS模式注重各种背景中学习任务的心理学意义,注意按心理发展的进程安排先后顺序。学校教育的许多固定化模式,例如针对群体的演课式教学、机械的无意义的模仿练习(drill practice)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个别化的一对一心理辅导与儿童群体的游戏活动也有根本性质的区别。所以,根据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合理地设计结构或半结构性的干预方案,要求实际工作者对变化的语境中儿童的心理需求高度敏感,以儿童能力的发展需要为依据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断修正干预方法,实现目标。
3.3 对家庭提供支持
对家庭的支持包括培训支持(为家庭提供信息、知识和技巧以支持其孩子的发展)以及情感支持(增强家庭成员应对精神压力和困难)。SCERTS模式承认,家庭成员面临的挑战并非都直接来自自闭症儿童的问题,更大的压力可能来自于需要面对的社会服务的缺陷。即使在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系统的支持是有限的、混乱不堪的,而且总体来说效果是不尽的人意的[13]。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流、情绪体验都发生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日常生活事件为儿童提供了体验和表达的机会,他们从实践中学习,锻炼能力并形成安全信任的人际关系。由于自闭症的复杂性,即使付出爱心和努力,家庭成员仍可能会经受到巨大挫折。临床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庭成员结成稳定的团队,共同关心一个自闭症儿童,经常交流各自的体会和经验,探讨成功或不成功的策略,关注孩子的进步和难题,持续地评估教育-治疗目标的适当性,共同寻找合适的干预方式和途径。
临床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理解不同家庭的结构和功能,还要考虑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不是主要的照看者,祖父母可能起着主要作用,那就需要在设计干预策略时,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并做出综合性的安排。与家庭成员的合作关系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预的成功与否。
4 对SCERTS模式的评价
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干预的生态学效度问题。目前有关自闭症儿童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一般采用智商(IQ),或者采用干预后的教育安置(例如学校分班)的变化。这些测量标准不具备严格的生态学效度,因为:第一,它们不是在自然环境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评估;第二,不能够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或问题;第三,对于学前儿童根本不适合。评价一个干预方式是否有效,需要超越传统的静态的测量(例如标准测试或学校编班方面的改变),需要包含内容更宽泛的、更具动态化和情境化的评估,包括人际交流、情绪表达和调节、社会交往动机、象征能力、动作协调和计划性、同伴关系、环境适应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效能感等方面的改善。对于干预方案的评估不能仅限于儿童本身的有关变量,还要包括环境变量和人际互动(互主体性)的变量。
SCERTS模式具有综合性特征:致力于理解自闭症儿童与环境和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充分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功能性的任务要求,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规划周全的利用高度结构化(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的训练方案,通过周围成人和儿童玩伴的细心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干预,这与当前关于早期干预的一般趋势和要求相一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