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我国工读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作者:段茹宏
4.2 工读学校开设课程的弊端
长期以来,工读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少年的思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心理疾患。2002年,北京朝阳工读学校对5000多名普通学校学生和工读学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经过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进入工读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有相当程度的心理障碍[6]。这急需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疾患进行疏导,但是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5年对全国工读学校进行的校长问卷普查的资料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工读学校中,只有26所学校有心理咨询教师,占被调查对象的38.8%(见下表6)。这表明目前在全国工读学校中,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几乎处于空白。
4.3 工读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
工读学校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特殊类型的教师,不但需要文化基础课教师,需要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老师,而且需要有特殊技能的职业老师、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工读学校的教师结构存在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工读学校中文化课教师居多,专业教师匮乏。进入到新时期以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原来的专业教师有的退休,有的下海,新的教师或者由于体制的影响调不进来,或者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不愿到工读学校屈就,或者筹码过高、工读学校聘不起。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目前工读学校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匮乏、师资结构与师资数量远不能满足工读教育需要的问题(见表4、表5、表6)。

注:百分比为占全部学校(67所)的比例;人数为此类人员总数
4.4 工读学校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工读学校长期以来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方面发挥过作用,但是在新时期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也存在着弊端,严重地影响到工读学校的生存。
首先,管理过于死板。工读学校的环境布置一般都很优美,但由于过于死板的管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走进许多工读学校的大门,听不到校园里应有的喧哗,看不到孩子们活跃的身影,听不到朗朗书声,看不到教师们夹着课本教案赶去上课的匆忙。学生们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机会,无论是吃饭、劳动、上课、休息,全部由老师看管,见到有陌生人,孩子的眼神中透露出的也只有淡漠。在这里,没有快乐的欢笑。 这种环境自然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
其次,过分严格的管理体制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封闭式管理,学生活动的范围小,缺乏体育锻炼,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教育环境缺乏宽松,部分教师只管不教,只会严厉斥责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行要求学生屈服于自己,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全。特别是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被强化、学生要求自己的人格被尊重的情况下,这种过于严格的管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强行逃跑和放假不归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工读学校班级规模小、人数少的现实状况制约着竞争进取氛围的形成与德育环境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生源素质的因素而缺乏良好德行的感染环境,又极易酿发不良心理行为的交叉惑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综上所述,工读学校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困境,固然有市场经济、立法影响、社会学因素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工读学校自身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这需要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使工读教育早日走出困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重庆:警惕工读学校萎缩引发新问题.http://www.cq.xinhuanet.com/social/2003-04/09/content378741.htm
2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20404_16771.htm
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20331_15434.htm
4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402310923.htm
5 高妙根、朱秋泉.在改革中发展工读教育—多层次办学模式的实验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4:21-24
6 王海洲.工读学校呼唤心理咨询.《中国青年报》,2002-10-09
Cause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Reform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DUAN Ru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Zhengzhou,450014)
AbstractThe success rate of reform education in saving young people with abnormal behaviors and slight illegal activities is generally above 85% since its founding in our country. It us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was the last defense line in prevent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However, reform education has been facing serious crisis since the new era. The result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 crisis lies in the influence of economy, legislation, society and limitations of reform schools themselves as well.
Key wordsreform education economic analysis legislative factor sociological analysis self-factor
(责任编校:韦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