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残疾人就业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建构
作者:闫加友 申仁洪
其次,完善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刺激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增加对残疾人就业环节的支持。(1)奖励政策:对超额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对创造工作业绩的残疾人,对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2)补偿政策:对用残疾职工而影响效率、增加成本投入的用人单位给予补偿,对残疾人因能力原因造成效率低、收入少,给予一定的收入补偿。(3)惩罚政策:对假冒安置残疾人,或不提供必要的帮助,不公正对待残疾职工的用人单位给以行政处罚。
第三,完善有关管理规定,明确实施各环节各执法主体及其权能,强化部门协调与合作。各级残联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具体实施者,但由于残疾人就业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在安排就业、收缴保障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分工与合作,执行难度将很大。国家和政府无疑是这种协调的主体力量。
第四,完善有关的管理配套措施,明确各责任主体及其相应的权能。比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需做好基础统计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就业率,包括残疾人已就业和未就业的情况,认真审核各单位安置的残疾人比例、已安置人员的在岗情况、被辞退情况等等。同时需了解本地区社会各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对于安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则分别由工商、劳动部门负责,工商部门对安排残疾人就业不达标的单位不予通过年检,劳动行政部门加强残疾人就业监察。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将发挥对有关各部门的总的综合协调作用。
第五,加强职业培和教育。将公立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中等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应该给予学费减免。对于招收残疾人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国家也应给予一定扶持。
第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环境包括设施的无障碍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2.2社区: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基础
社会和社区活动不仅是维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纽带,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对于残疾人就业而言,社区不仅是一个社会空间概念,而且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的文化群体概念。残疾人的成长、社会化及其就业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今天,人们已经把鼓励促进家长、社区和残疾人组织参与残疾人就业的实施规划和决策过程,并把创造反对歧视、受人欢迎的社区看成是建立融合社会以及实现公民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社区的支持是残疾人就业支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综合运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残疾人劳动、生活的重要一环。
社会支持的目标在于帮助残疾人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承受力,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社区参与残疾人就业支持主要表现为:(1)改变群众观念,形成接纳态度,创设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在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倡导建立和谐、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2)进行社区康复,补偿残疾人缺陷,通过维护残疾人的社区身心健康,为其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奠定重要基础。(3)开展社会教育,配合普通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参与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实践与实习工作。(4)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无障碍环境,满足残疾人的特殊劳动和生活需要。(5)提供精神和物质援助,解决用人单位的实际困难。(6)开展社区支持性就业服务。(7)建立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系统,加强和完善残联系统网络建设与服务,构建覆盖各地区残联系统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8)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工作。
2.3家庭: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基地
家庭对儿童的生理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完善、起着全面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然而,绝大多数残疾人的家庭都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心态的变化与调整和沉重的经济与心理负担。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是残疾人就业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家庭在构筑对残疾人就业支持中主要表现在:(1)参与决策,争取平等的就业权利,“在特殊儿童方面,新近父母运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价都是不会过分的。许多方面的变化——立法、辅助性的就业机会、法院诉讼——都是组织起来的父母运动推动的结果。今天,家庭参与就业决策、决定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制定就业政策已经成为世界残疾人事业发展潮流的强大推动力量。(2)当残疾人进入正常的社会工作环境之后,家庭努力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成为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对残疾人进行缺陷的补偿与矫正,尽量减轻或消除影响残疾人就业的缺陷与障碍。(3)提供恰当的家庭环境,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身心基础。(4)培养和训练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其自立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就业提供必要的行为支持。(5)介入职业训练,配合职业咨询与规划师、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
2.4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的技能支持
残疾人就业需要有相应的技能作为支撑。而职业技能通常需要专门的培训才能形成。因此有必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按照不同岗位与需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旨在提高残疾人的智力水准、业务素质,转变价值观念的训练活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需求。强化人的教育与培训,是开发人的智力和技能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其知识更新,迎接新科学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因人因岗分类实施培训。鼓励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大力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的提高。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和残疾人技能状况,逐步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层次,鼓励用人单位对残疾职业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
3 残疾人支持系统的层次化发展
家庭、社区、政府、职业培训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而是从物质、制度和意识等不同层面上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支持网络,形成残疾人就业的生态化环境。
3.1物质层面:残疾人就业支持的自然生存基础
人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的使命在于对人的生命存在本身的优化”。作为文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