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差异教学在智力落后学生家庭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作者:赵小红
(3)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的学习内容,选择照顾差异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支持。每节课上,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将任务分析法、示范讲解法、伙伴互助法、操作练习法、个别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照顾学生的差异。例如,家用电器烹饪班学生学习相同的烹饪技能,制作一道菜“炝拌菜”:在切菜时,依据能力水平,为不同的学生配备了不同的刀具(钢刀、水果刀);切丝时,进行伙伴互助,每组有一名学生自己独立切片并将片再切成丝,并帮助另一个伙伴把片切好,他的伙伴只要把片切成丝就行了;炝拌丝时,教师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电器炒菜、炝花椒油。制作时,会认字的学生,教师还会为他提供文字形式的炒菜程序;识字量极少的同学,教师会提供图片形式的炒菜程序。通过合作互助,不同形式的教师指导,每人都能成功地做出一道菜。又如,教师在教学生煮饺子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了三种饺子下锅的方法:水开后,对于数概念较清楚,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一次用右手拿三、四个饺子,贴着锅边将饺子下锅,即一堆一堆下饺子;对于数概念不清楚,手部动作较不协调的学生,要求用右手一次拿一个饺子,贴着锅边将饺子下锅,即一个一个下饺子;对于数概念不清楚,手部动作较不协调,胆子又小的学生,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让他用手勺做辅具,先把一个饺子放到勺子里,再用勺子将饺子安全下锅,即依赖辅具(手勺)下饺子。
(4)采用适当的形式、方法,注重课堂上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多评价形式、方法相结合等。如,每做一道菜,都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又如,教师每天都要记录每个学生的技能及工作习惯与工作人格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更详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2 学生自然进步因素的排除
不可否认,学生烹饪技能及能力的提高有自然进步的因素,不实施差异教学,学生也能进步。但我们认为,学生的进步可能不会有显著差异。
首先,教师备课、上课确实是以差异教学论为指导,这一点通过实验班教师本学期的教学与以往(上一学期)的教学对比可以看出来。
其次,参与实验的教师认为,与往届学生相比,这学期学生的进步速度较快,效果较明显,尤其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例如,余某,男,18岁,重度智力落后,双手动作不协调,学习能力差,不爱听老师的指令,喜欢削土豆、黄瓜皮,喜欢擦桌子。开学初前测时,教师如果没有具体的手把手的指导,他几乎不能炒任何菜。开展差异教学研究后,教师分析了他的优势与问题,决定不再迁就他的喜好,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制作自己的午餐,不动手炒菜,就没有菜吃。为了吃上中午饭,这名学生后来也就跟着其他同学一起操作了。刚开始,他炒的菜味道不太好,形状不太美。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后,他能在教师指导下制作8种菜了。袁某,女,18岁,重度智力障碍,患有癫痫,语言极少,精细动作能力极弱,刚开始不敢开煤气,不敢用刀,不会做饭。教师针对她的特点,给她配备“塑料刀具”,让她学习用电饭锅等制作一些半成品菜。现在,她能在教师提示下用电饼铛摊鸡蛋,会用塑料刀切西红柿,会炒鸡蛋西红柿及其它简单的饭菜。
4.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针对智力落后学生,如何制定及使用测查工具与方法。实施差异教学,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智力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师难以找到现成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来测查学生的学习风格、优势、智能等。只能以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了解学生为主,结合调查、访谈等方法,但一般不可能排除主观(教师的、父母的等)因素。
(2)在职业培训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特教职业教育领域的师资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培训,参加这次实验的教师也不例外。若想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灵活地组织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烹饪专业技能。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3)在特教领域实施差异教学,不同智力缺陷程度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与技能时,其进步是否有差异,这一问题尚未进行探索。
5 结论
5.1 通过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家庭烹饪技能。
5.2 通过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校:李慧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