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反应风格的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郭庆科 王洪友 董 冶
4 结论与讨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见,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反应风格确实有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特点。这对研究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的发现也对编制和使用人格量表研究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以及测验结果的解释方面有参考价值。
4.1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中也存在反应风格
同普通高中生一样,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中也存在反应风格,即存在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测验题目做出应答的偏好或倾向。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回答不极端的“同意”与不极端的“不同意”的次数间存在相关;极端肯定反应与极端否定反应之间也存在相关;趋同风格和否认风格间也存在一定关系。这说明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中也存在默认、极端化、折中化、弹性等反应风格。
4.2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反应风格不同于普通高中生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有更强的默认风格。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对心理测验的题目更倾向于做出肯定反应。这可能说明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有更强的受暗示性。这提示我们在解释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测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这一因素。在今后对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中应尽量做到正序记分题目与反序记分题目平行设置,以平衡默认效应。当然正反序记分平衡的题目形式是否会带来其他问题还有待探讨。
本研究的结果还说明,由于受反应风格的影响程度不同,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测验常模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因此研究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应使用不同的常模。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折中化风格高于普通高中生。通常认为在题目含义不清楚和被试对自己的情况不太了解时折中化反应就会增多。从本研究的结果看,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折中化反应多的原因可解释为其对题意的理解清晰性和准确性不如普通高中生,或对自己情况的认识不如高中生深入全面。这提示我们在研究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心理特点时要使用更适合其思维习惯的问题,且问题内容要切近他们的实际经验。研究前要深入了解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理解方式。
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的弹性风格得分低于普通高中生,在极端化风格上则是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这说明普通高中生更倾向于以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听觉障碍学生和视觉障碍学生更愿意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意的观点,却并不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同意的观点。
国外研究发现,极端化反应风格与年龄、教育水平等有关。如美国被试的弹性风格更多而极端化反应少,而沙特、黑人中则是极端化反应多而弹性反应少。本研究的结论似乎支持了这一观点。
4.3 反应风格可能代表了特定的人格特质
反应风格与特定的人格特质确实有一定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国外的结论。极端肯定风格可能与外向、易与人相处的人格特征有关。折中化反应风格更强的人可能更为保守,更不喜欢新事物,默认反应与开放性可能也有一定关联。但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证。
(责任编校:杨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