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昝 飞 江琴娣
其次,特殊教育师资的短缺还表现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与美国类似,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是贫困的地区和学校,特殊教育的师资缺口越大。大中专院校所培养的绝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基本选择留在大中城市,而且主要在少数几个经济发展位于全国前列的城市。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历年来的毕业生主要留在了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城市。这种地域间的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也会让更多的未经过特殊教育训练的人员进入特殊教育领域,从而拉大地区之间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三,特殊教育教师师资的短缺也表现在岗位上的不平衡。同美国不同,我国由于没有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证制度,在如何培养特殊教育教师方面,各个大学所选择的培养路径有所不同。一些大学采取的是按照障碍类别进行培养,设置了聋教育、盲教育、弱智教育等专业,但更多的大学并没有根据障碍类别分别设置进行培养,而是通过不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各障碍类别的学生有所了解,这样的一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类障碍学生的特点,也可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但对于任何一类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些学生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另外,聋教育和盲教育的对象在学科教学方面的要求较高,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还无法做到学科教学与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并重,因此在承担上述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初、高中年级的课程时,尤其凸显出其局限性。除了特殊学校,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接收了特殊学生,虽然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普通学校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但实际上普通学校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而且这些特殊教育教师还需要了解普通学校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现有的职前师资培训就显得有所局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第四,造成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严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国起步较晚之外,美国社会中所存在的特殊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差、仍旧不是一个受社会公众接受的职业等原因在我国同样存在。这些因素是目前报考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考生人数很少、转行多的重要原因。还有王洙等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所指出的,现有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政策尚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随班就读工作经费短缺等因素也影响了这部分师资的培养以及该部分岗位的吸引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仅有的几所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大专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有不少仍旧处于岌岌可危、可能萎缩的局面。
另外,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工作量过重特别是书面工作太多导致大量离职的情况,也需要我们引起警惕。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如何开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进行了规范,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也常常通过各种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提高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能力。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教师的书面工作。我们需要在通过书面化工作加强规范,提高教师能力和工作量负荷过大之间找到较好的平衡点,才能提早预防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教师离职的局面。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所面临的特殊教育教师短缺的局面是非常严峻的,而且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靠某个大学或者特殊教育专业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大学共同合作,通过各种支持性的措施大力扶持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力度,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职后培训的力度,开展对普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的培训,尽可能地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
(责任编校:周 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