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被忽视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
作者:龙红芝
5 讨论
在本研究中,被忽视幼儿同伴交往的质和量都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幼儿同伴关系改善,交往能力提高的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5.1 正确判断和利用幼儿的智能强项是干预有效的核心。本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思想为指导,充分地尊重、利用了幼儿的智能强项,这不仅为干预研究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干预过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设计和制定方案时,由于根据幼儿智能特点,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活动,注意并搭建了以强项带弱项的发展桥梁,让幼儿在自己比较擅长的活动中与同伴交往,有效地提高幼儿交往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并产生了诸多有利于同伴交往的行为,从而改善了同伴关系,发展了交往能力。
5.2 合理整合幼儿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是干预有效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遵循生态学的研究思想,在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和家庭中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被研究幼儿习得了发展同伴关系的技能和策略,提高了其同伴交往的自信心和愉悦体验,同时也使家长和教师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一些偏颇,获得了帮助、支持被忽视幼儿发展同伴关系,提高交往能力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从而全面改善了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有效干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3 研究者、幼儿园、家庭三者有针对性的合作是干预有效的关键。干预方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生活的具体环境设计和开展是近年来干预研究的趋势之一。本研究中所采取的合作方式确保了干预实施的有效性。首先,研究者本着平等交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在了解家长实际想法和需求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讨论,避免了无视家长实际情况,让家长只听研究者或教师讲解、布置任务,被动接受的尴尬状况。其次,家庭、研究者、教师之间合作的目标明确且一致,干预研究过程中,以改善幼儿同伴关系为目标,研究者提供了有根据的、科学的信息和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案,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三方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第三,三者的合作充分地尊重差异性,针对不同家长受教育水平、职业等的不同,特别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差异,研究者和教师采取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合作策略,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6 结论
在幼儿生活的生态环境中,遵循多元智能理念,准确识别和把握幼儿智能强项、搭建以强带弱的发展桥梁,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能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心,优化同伴关系的质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干预中,关注智能强项、扬长促短,尊重个别差异、量身定做,融入生活、生态教育,以及目标一致的家、园、研合作,是保证干预有效和长效的重要原则。
(责任编校:杨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