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关于文学和文学教育
作者:许福芦
舒:网络文学,我知道得不多。它与以前的文学样式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也还看不大出来。但是我知道,随着传播手段的变化,文学样式肯定也有变化,而且这个东西,变起来很厉害,来势凶猛。我听说现在不但有“网络文学”,连“手机文学”也出来了,就是短信嘛。手机那么小,短信那么短,发起来那么快,短诗啊,短文章啊,这个玩意传播起来可厉害啊。我看网上报道说,全国还成立了什么“手机文学联合会”,可见创作力量很庞大。最近,新浪网上又有什么“博客”,搞得很火爆,我虽然没仔细看过,但我知道这个交流形式很新潮,很有意思。
现在的所谓网络文学,与过去的文学形式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没有切实的感受,只是隐约觉得可能有些不同。听说贵阳有个出版社,出了所谓“网络文学八大家”,你看,网络作家被专门列出来了,特别出他们的小说,听说都是微型小说,可见很不一样。我还没有买到这套书,很想看看究竟怎么个不一样。我想,无非就是短吧?有的可能也很长,因为网络容量比较大,写起来可能更放得开一些,更容易汪洋恣肆一些。另外,它产生的过程比较快嘛,写的很随意,读的也比较随意,内容方面好像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就是阅读方式不大一样而已。过去是捧着书读,现在家家有电脑,办公都用电脑了,在家里,在办公室,往电脑面前一坐,打开就可以随便地看。上网看些东西,我个人还是比较习惯的,但要真正在网上看书、看杂志,我就不大愿意了,还是喜欢手里捧着一本书看,这样比较舒服、比较习惯一些。我在网上就是看看消息,看看评论,仅此而已。庆幸自己的眼睛还可以,到目前为止,在电脑上看东西还没什么障碍,也不需要戴眼镜。据我所知,我这个年纪的人,很多看不了电脑屏幕的闪光。这也说明网络文学,一定意义上讲也有它的限度。
我不反对发展网络文学,但我还是觉得,真正能够长远流传,比较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还是印成书本,摆在书架上,随时拿过来翻翻比较好。网络上的读物,多少有种快餐和泡沫的感觉,总有点让人觉得靠不住。可能我这个想法比较保守,也可能是艺术形式发展的规律。回想照相技术刚刚发明时,不是有人就说绘画以后肯定没有了吗?说以后就是照相艺术了,艺术摄影要取代绘画了。结果怎样呢?多少年过去了,绘画艺术照样存在,一直没被消灭。文学作品用书的形式印刷,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网络,这对当前审美趣味所产生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文学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我上网一向只是看新闻,看评论和学术论文,自己写作,与朋友通电邮,或者玩点游戏,不大注意阅读文学作品。看来以后要注意了。
许福芦,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