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对课外阅读的深度反思

作者:段宗旺




  三是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指导得法是课外阅读有效高效的关键,正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环节。老师理应肩负起课外阅读指导的责任,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督促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确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问题照样可以迎刃而解。具体的讲老师要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适合于泛读和略读、细读和精读的文章。对于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的了解,则适宜用泛读和浏览,对于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则适宜于细读和精读;如果阅读报刊,只想获取信息,作一般的了解,则看看标题、看看导语就可以了。老师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或写出心得体会,并经常翻阅巩固记忆,加深理解,避免随心所欲、放任自流的事倍功半的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所任班级每位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笔记,且规定凡上阅览室都必须带笔记本,认真做好记录,对摘录的一些重要语段,应注明出处,以便需用时查阅。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自然,那我们语文教学定将事半功倍。
  四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除了优化家庭的阅读条件外,学校要有活跃的读书气氛。学校要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班级也可以建立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以此浓郁校园读书气氛,形成“阅读磁场”,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形成的,学校应为学生读书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自由,通过读报长廊、文学社、广播站、班级墙报、节日特刊,通过演讲、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让学生获得读书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班级营造了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耳濡目染,就会自主地投身于课外阅读。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综合阅读的课题试验,我觉得这一试验的最大目的在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语文综合阅读的[阅读][链接][交流][评价]四个环节致力在学生中形成很大的阅读群,解决普遍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的问题,我校课题组编写的综合阅读读本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自己”的精神食谱。
  当然课外阅读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以上的建议将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内功”,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堂活起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做到这两点都有赖于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朱芒芒主编
  3.《交流 沟通 对话》 史绍典
  段宗旺,湖北黄梅小池一中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