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作者:张 晶 熊文泉
宋雨与吴德利、马鲲鹏的错位暗含着一个当代假设——女性在男性事业与爱情之间是不可两全的。
无论如何,人们最终不得不从物质的现实和社会的现实转向主体的现实,老三宋风选择陈昊作为终身伴侣,则是对两个姐姐不完满人生的某种反省与修正。作品并没有回避问题,没有刻意去美化、拔高宋风的人生选择,而是真实再现了一种当代日常情感中不完满的都市里的“归园田居”梦。陈昊的口吃、与社会不合作的姿态是个消费与生产、生命与文化相冲突的表征,无论宋风还是陈昊活得似乎都不易,然而不难看出,他们还是决心一起慢慢白头到老!
较之于《空镜子》,由彭玉塑造的母亲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完满,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受当代多元文化冲突的影响而导致的个性解放色彩也相当明显。在对待几个女儿的婚姻变故中,宋妈的态度是复杂的。例如,宋妈一直对老二宋雨与吴德利的结合坚持反对态度,但在漫长的具体的家庭生活中却表现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她对三女儿宋风谈恋爱的方式也很不满,但当宋风要去旅行结婚时她又表现出莫大的支持,还偷偷嘱咐女儿先试、别急着领结婚证。这显然是老一辈对时下最新的“试婚”现象的理解。最后,当女儿相继离婚后,宋妈却坚定地与来自偏远农村的许大爷结婚了,寓意深远。女人只有全面地自觉地回到她自己时,才能解决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种种不幸,解决的方法就是宋妈的再婚行动本身。
“艺术的世界是真理的外观”,20日常生活叙事剧的世界,绝非仅仅是叙述一个日常现实中的给定世界,也不仅仅是一次虚构叙事,日常生活叙事剧的审美理想——重新发见日常生活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①[美]约翰·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2~157。
②钟兵《长篇连续剧的发展趋向》,参见《电视剧论集》,陈汉元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122~125。
③崔文华《屏幕叙事艺术的文本及其他》,《电视研究》,2002(8),55。
④仲呈祥《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喜与忧——兼评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作品》,《文艺报》,2001-04-12。
⑤[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
⑥[法]让·博底里亚尔《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商务印书馆,2002,28~32。
⑦[德]沃尔夫冈·韦尔斯《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15~116。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94。
⑨参见胡经之著《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89。
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见《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2002,56~65。
11[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9~181。
1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74~175。
13[俄]托尔斯泰《艺术论》,丰陈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
14参见高鑫、姚皓韵《亲情写真》,《当代电视》,2002,08,40。
15曾庆瑞《2002年中国电视剧作品述评(上)》,《现代传播》,2003,03,6。
16[法]米歇尔·昂弗莱《享乐的艺术——论享乐的唯物主义》,刘汉元译,三联书店,2003,225~227。
17王朔《我看大众文化》,天涯,2000。
18[意]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229。
19[美]乔治·桑塔耶那《美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60。
2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