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政治热情和理性的失衡
作者:吕家乡
臧克家晚年写了大量散文,主要有怀人、古代诗文赏析两类。怀人的散文题材包括党政领导、文化名人、革命先烈等等。作者依据自己和人物的直接接触和感受,娓娓写来,既善于叙述,又善于画龙点睛的细节描写,情景交融,收放自如,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一个个人物形象。他所写的古代诗文赏析,显示了他作为诗人兼散文家的特长,对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都有深入细微的发掘,评点准确,文字优美。对于这两类散文的成就、贡献,专家们已有专文论述,如姜振昌的《臧克家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等, 在此不再赘述。我觉得,如果提出更高要求,已有的成就还显得不足。对于领导人,臧克家采取的基本上是仰视角度,不能站在历史高度对这些历史人物加以审察,因而个人印象的记述就缺乏深度。例如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写到陈毅逝世时的一些感触、联想,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臧克家的散文《陈毅同志与诗》虽然提到陈毅逝世,却欠缺这种内容。对于文化界的友人,臧克家善于生动亲切地勾画其音容笑貌,但尚未能注意展示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起伏,和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复杂性。至于古代诗文赏析,我们期望臧克家这样的一代大“家”在赏析的同时,还能敞开自己的富有哲学情怀、历史胸襟、人生感悟的心灵来与古人对话,更加尽情地、挥洒自如地发掘和发挥。臧克家的赏析写得严谨、精炼,却未能放得更开些,这也和他的一贯性格相符;真是有得就难免有失,读者在赞赏之余又感到未免拘谨了。
臧克家是一个才华出众、又态度严谨的诗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与艾青齐名的诗坛领军人物 ;解放后以高涨的政治热情和勤奋的劳动态度却写出了大量自评为“过眼云烟”似的作品,即使较好的作品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症结之一是个人迷信取代了独立思考,政治热情淹没了清醒的理性。积久成习,积重难返,以致历史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春风也吹不开他心灵的禁锢,还把禁锢误为坚定。这种悲剧不是臧克家独有的,而是笼盖几代知识分子的时代性的悲剧。这也是臧克家留给我们有待开发的遗产之一。在我们研讨臧克家的人生和文学道路时,如果对他的悲剧性局限装作视而不见,或者止于叹惋,并不是真正的尊重和缅怀。“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臧克家很赞赏郑板桥的这一副楹联,曾经专门著文推荐。我的粗陋的研讨既不是骂,更谈不到“入木三分”,只是在这一副楹联的鼓舞下,试图走进臧克家的丰富世界的一角,汲取一些精神营养。谬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①②张光年。《序》[A]。臧克家。《欢呼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③臧克家《人去诗情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岁诞辰》[A],《臧克家,回忆录》[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④臧克家《短歌唱给延安听》[A]。《臧克家文集:第二卷》[C]。济南:
出东文艺出版社,1985。
⑤臧克家《<延安颂>前言》[A],《臧克家旧体诗稿》[C],武汉:武
汉出版社,2000。
⑥臧克家《谈赶任务》[A],《臧克家全集:第九卷》[C],长春:时代
文艺出版社,2002。
⑦臧克家《让我们用火辣辣的诗句发言吧》[J],诗刊,1957,7。
⑧臧克家《抬头看手迹 低头思故人》[A]。《臧克家散文:第一集》[C],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⑨张光年《向阳日记》[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⑩臧克家。《〈题落照红〉》[A],《臧克家散文:第三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臧克家《您是——献给党的十二大》[A]。《臧克家文集:第二卷》C]。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
臧克家《丰碑心头立——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J],诗刊,1976,9。增刊。
臧克家《安息——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北京日报,1977年10月8日。
艾青《艾青谈诗》[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臧克家《走在光辉的五七大道上》[J],北京文艺,1977,7。
臧克家《八亿人民齐怒吼》(二首)[J],诗刊,1976,5
臧克家《天安门诗抄》捧在手[A]。臧克家《今昔吟》[C]。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
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上)[J]。文艺学习。
1955。2。
臧克家《克家论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臧克家《关于“朦胧诗”》[J],河北师院学报。1981。3。
臧克家《诗界“三希”》[A]。《臧克家散文:第二集》[C]。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臧克家《臧克家旧体诗稿》(增订本)跋[A],《臧克家旧体诗稿》[C]。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臧克家《自道甘苦学旧诗》[A]。《臧克家旧体诗稿》[C]。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臧克家《高歌记向阳——〈忆向阳〉序》[A]。冯光廉,刘增人。《臧克家研究资料》[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陈白尘《牛棚日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5。
张光年《引言:生命史上最荒谬的一页》[A]。张光年《向阳日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臧克家《就〈中华诗词〉周岁漫谈诗》,《臧克家全集:第四卷》[C]。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转引自陈虹《中国作家与五七干校》[J],书屋,2002,3。
姜振昌《臧克家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A],姜振昌《经典作家与中国新文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臧克家《古为今用——读郑板桥的一副楹联》[A]。《臧克家散文:第二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