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从现代性、现实、现场看当代底层人物的生存命运
作者:李永乐 陈琰玺
第五,群体矛盾的暴露和剧中人处理矛盾的方式具有真实性和现场感。库区群众因为拆迁补偿和地方官员的矛盾和激烈争吵、职工因为伤残补偿和厂长的矛盾和剧烈争吵、拆迁办郭斌与外界的矛盾和组织械斗,这些既是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特有矛盾,又展现了底层人物的焦虑心理和四川农民解决矛盾的惯用方式——争吵、打斗。这些几乎看不到表演痕迹的镜头极具真实性和现场感。
第六,服饰、口音和生活习性的原貌展现让人具有现场感。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通过服饰来表达年代,口音来表明地域,生活习性来反映地域文化。《三峡好人》把这三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镜头把观众带进底层人们的真实文化圈,让人犹如亲历。简陋的衣着、川音、川剧、旱烟袋、折纸扇、背篓、赤裸的上身、凑堆玩扑克牌打麻将、大瓷碗吃面条、看节目时腼腆的笑态、大茶缸当酒杯、饭碗作菜盘、倒在床上抽烟、简单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底层川人文化生活的原貌。这一切既在电影里展现,又是库区底层人们文化生活的现场。
这些真实的现场展示,让观众不自觉地怀疑现实、怀疑那些完全美好的报道,启发了观众的思考和产生对现实的追问。难道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如此生存着?
《三峡好人》通过反映现代、讲述现实、走进现场,真实再现了库区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暗示了他们的未来命运,很好地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下层人们的人文关怀。与其它类似主题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显得自然、温和、平实、缓慢、中性,却较好地点击了现代中国的一个现实,简单的故事能够让人在看后心情变得丰富。这是一部不依靠剧情和台词,而是凭借演员的心理活动和现实生活场境来取得成功的影片。影片中的一些插曲《浪奔、浪流》、《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潮湿的心》、《酒干倘卖无》在相应的情节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唱出来,表达了一种潜藏的追问,深化了影片主题思想。影片的摄影同样比较成功,运用自然光和逆光拍摄,略微模糊的镜头效果,很好地表现了现场环境、人物心境和主题思想。美中不足的是单调的情节、缓慢的镜头、缺乏焦点和非专业的表演显然无法生动深刻地展现其人文关怀思想。凌空而起的怪物、身着川剧服装的三个人这些情景显得诡异,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方式让人难以理解,无法明确体现其思想。总的来说,《三峡好人》是一部好的思想片、艺术片、现实片,值得玩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