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预设的两大领域及其形式表达系统

作者:金立鑫




  (8)断裂句其中的wh-所引导的部分是已经实现的事件。因此它属于“实现句式”。
  (9)表示比较的结构和词语,比较的前提是存在。可能是一个对象,也可能是一个过程或性状,因此它分别属于对象或过程中的相应部分。
  (10)非限定定语从句属于“实现句式”。
  (11)与事实相反的条件从句的预设可能是一个对象,也可能是一个过程。
  (12)问题的预设可能是一个对象,也可能是一个过程。
  (]3)音系手段一语调或重读音节。多数情况下是对某一对象的强调,而这种强调仅仅是一种突出显示,并不改变对象已经存在的预设。例如“他妹妹上个星期五飞了北京”,其中的“他妹妹”“飞了”“北京”都可能被重读,但并不改变这些词在这个句子中原有的预设。因此,这一所谓的预设形式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好的系统是有弹性的,它不仅可以概括已经存在的对象,同时也能容纳可能存在的对象,这些可能存在的对象可以在该系统中找到适当的位置。问题仅仅在于这一系统的深度。例如在上面的系统树形图中,只要有必要,该系统树形图中的某个节点可以生成出下位节点(女儿节点),以满足表达对象的需要。
  
  三 现代汉语中预设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对“过程或性状”以及“对象”的预设,我们也同样可以通过“句式”和“成分”来观察它们。在它们的内部根据它们的表现形式区分出下位形式。例如:
  
  (一)句式预设:
  (1)祈使句预设。一个祈使句通常预设了与祈使要求相反的事实,如:
  1)我们要团结
  2)紧密团结在老王的周围
  3)此处不准停车
  4)不准公款私存
  5)行人请走人行道
  以上祈使句分别预设了“出现了分裂”、“有人没有‘团结’在某人的周围”、“此处曾经有人停过车”、“有人公款私存了”、“有人不走人行道”等命题。
  (2)选择疑问句式预设。如:
  1)a你要红茶还是要绿茶?
  2)a你去北京还是去海南?
  3)a你是哥哥还是弟弟?
  4)a你要一个还是要两个?
  上面的句式a预设了下面的句式b:
  1)b你要了茶。
  2)b你要出行。
  3)b你有兄弟。
  4)b你要了X。
  (3)感叹句预设。如:
  1)多聪明的孩子1
  2)太漂亮了!
  上面的a句式预设了下面的b句式:
  至少有一个孩子,存在不聪明的孩子……
  至少存在某一对象,存在不漂亮的某
  种对象……
  (4)陈述句预设。如:
  1)a老王写了一本小说。
  2)a老张娶了一位漂亮的大大。
  上面的句式a预设了下面的句式b:
  1)b老王有写作的能力……
  2)b老张有娶大大的能力……
  
  (二)成分预设
  可以说,几乎绝大部分的句法成分都有预设的潜在可能性,如:
  (5)疑问词预设。如:
  1)a你几点出发?
  2)a你要几个?
  3)a密电码在哪儿?
  4)a你是怎么做的?
  上面的a句预设了下面的b句:
  1)b你决定出发
  2)b你决定要了
  3)b存在密电码
  4)b这是你做的
  这是由疑问词普遍是以所存在的事物为预设的。如果不存在所指的事物,这样的预设就是虚假的。例如上面的例子2a)是商家常常给顾客所下的圈套;3a),取自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鸠山问李铁梅的对白,也是一个圈套。对这样的问题,无论答者作肯定回答还是作否定同答,都等于对预设作了肯定,或者承认了预设的存在。如果预设是虚假的,则不能针对问题作回答,而应该针对所预设来回答,如:
  1)c我没说要出发
  2)c我没说要/我不要
  3)c我不知道什么是密电码
  4)c这不是我做的
  (6)副词预设。如:
  1)a你再动我可就不理你了。
  2)a我说了,但是他仍然不听。
  3)a老王又去北京了。
  上面句子中的副词“再”、“仍然”、“又”副词都蕴含了“重复”的语义内容。因此上面的句子a分别预设了b:
  1)b你以前动了
  2)b他以前不听话
  3)b老王以前去过北京
  这是由这些副词的语义决定的。
  (7)限定词预设。如:
  8)a昨天的节目好看不好看?
  9)a老王写的书怎么样?
  这两个例子的预设分别是:
  8)b昨天表演了节目
  9)b老王写了书
  任何限定词都对它的宿主词作出了预设。因此对8a)来说,无论答话人回答“好看”还是“不好看”都确定了“昨天表演了节目”,而如果“昨天没有表演节目”,那么答话人无论是回答“好看”还是“不好看”,答话人都在说谎。
  (8)名词预设。如:
  10)当今法国国王是个秃顶。
  11)王老五昨天死了。
  如佛雷格所说,任何名词都有其所指,一个名词在命题中的所指便是它的预设。因此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当今法国国王”和“王老五”都应该是有所指的,即,说话人预设了“当今法国国王”和“王老五”的存在。而如果当今不存在什么法国国王,也没有什么王老五,即这些句子的预设是虚假的,这些句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名词预设的条件是通过时间关系将命题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否则预设不能构成。例如:“国王是一国之王”如果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的命题,则无所谓预设。
  (9)实现谓词预设。这类谓词所表现的通常是已经实现的事件。如:
  13)a我认为老王这样做是不对的。
  14)a陈振发现太太怀孕了。
  15)a他没告诉我们他是在老家度过的暑假。
  16)a她很害怕男朋友考试作弊的事儿。
  17)a约翰很后悔打了妻子。
  这些谓词“认为”“发现”“告诉”“害怕”等都是实现性的。上面这些谓词的宾语都包含了一个小句结构,而这些小句结构都构成了一个事件,因此这些句子中被包含的小句事件就被其主要动词所预设。即:
  12)b老王作了某事
  13)b陈太太怀孕了
  14)b他在老家度过了暑假
  15)b她男朋友考试作弊了
  16)b约翰打了妻子
  还有一类谓词本身也有预设,例如:
  17)a孩子醒没醒?
  18)a打开门。
  19)a关上门。
  20)a对不起。
  这一类动词是建立在一定的事件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使用这一类动词也就预设了特定事件的存在:
  17)b孩子睡了
  18)b门关着
  19)b门开着
  20)b做错了事/给别人带来了不便

[1]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