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的定位

作者:黎 勇




  首先,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入手,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确立符合新课程的内容;其次是优化教学气氛,引导教师注重课堂的多面交流和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三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定位在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层面上,大力倡导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四是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评价和课后练习。全面开展名师送课到校、优质课评选、说课竞赛和论文教案(案例)评选等形式,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气候。
  
  (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撬动教育的杠杆,是教育前进的风向标和加油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为使新的课标理念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我们以评价为导向,以敦促学校和老师关注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从评价机制上看,一是修订、完善了《教育科研评价方案》、《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方案》,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均纳入评价范围,评价的内容从德育工作、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到学生成果、专业特长等,因而更全面、更具体;二是将过程管理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建构了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除一学年组织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查、评价以外,还着重加强过程督办。
  从操作层面上看,主要体现出评价的三个作用:一是评价导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防止了重复无效的劳动;二是评价规范,在统一的评价细则下,检查人员相对稳定,便于全市平衡,检查结果提前公布,进一步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三是评价及时,我们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评价结合视导进行,能及时地将各校好的做法向各校推广,又能将存在的问题向学校及时反馈,让学校及时整改,使评价融入到过程中,真正起到了评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来一味的实行终结性评价的弊端。
  
  (七)力争当好市局参谋
  教研室是教育局的参谋部,它肩负着全市教学指导、研究、服务的重任,同时也负责协调学校的管理工作。教研室工作的重心必须下移到学校,推进到课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地区所有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教育行政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如何为市局领导决策出好谋,如何为学校的管理献好计,如何为教师的教学引好路,这都是教研室应思考的问题。
  1.搞好教学指挥。教学指挥,决定学校办学的方向,也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发挥教研室的教学指挥功能,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明确办学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对学校的课程开设、课时安排、教学目标、学生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学校办学不背离新课程的轨道。
  (2)规范教学常规。我们根据新的课改理念,结合了我市教育教学实际,荟萃了全市部分骨干教师的经验,新出台的《石首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使学校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实施过程督查。教研室的督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视导督查,即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督查教学常规的落实;②预警督查,即对教学质量有明显下滑趋势的学校及时通报警示,对存在重大质量管理漏洞的学校责令迅速整改,对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③跟踪督查,即有针对性地建立重点学生发展档案,督查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况。
  3.抓好办学评价。对学校办学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教学过程的监控,三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八)尽量增强造血功能
  教研室在新课程改革的领域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是在待遇上要留得住人。为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挖掘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教研员为核心,团结吸收一批术有专攻、学有所长的教师,开发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作业,训练题、测试卷,走市场运作的道路,从经济上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对教研员从口头表达、材料整理、人际交往、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训练目标。教研员一要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教学思想前卫;二要熔炼教学艺术,力争在同行当中堪称一流;三要协调学科教学,担负学科管理责任;四要致力教学指导,成为学科行家里手;五要敢于教研创新,实现综合能力的跨越;六要塑名师、出名题、结名果。“塑名师”就是加强名师培养,打造学科骨干,努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出名题”就是在课题研究和中小学各类试题的命制中,体现“三高”,即课题研究“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试题命制“高品味、高质量、高评价”;“结名果”就是要高、中考成绩领先,学科竞赛位次靠前,科研成果上档次。三是塑造教研室的整体形象。用制度规范教研室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培养文明和谐、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意识。所有成员要讲团结,讲贡献,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细节,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关乎教研室的整体形象,如同外交无小事一样,工作上亦无小事,让教研室成为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地方。
  诚如是,则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就能真正得落到实处,教研室就会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的依靠,就会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学校教学质量的倍增器,教研室就会在领导和教师心目中有分量、有地位,形成“为”与“位”的良性互动,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