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2008年河北省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阅卷手记

作者:魏丽娟

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9.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4分)
  20.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2分)
  21.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2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23.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阅卷报告:
  
  19题:本题考查对标题内容的理解。时光的指代内容,要从全文的写作内容去理解。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
  解题分析与指导:文章开头写作者小时候爱吃瓜果。母亲每年都要种。长大后母亲依旧如此,但作者从与母亲的谈话中得到感悟: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可见时光应指两部分:一是儿时的时光,二是与母亲相守的时光。其实这两句在文中都有揭示。
  参考答案: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20题: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题首先要弄清句子类型,类型不同,思考角度就不同,答案也就不同。记叙文中一般考查中心句(议论、抒情句)和人物描写句(语言、心理、神态、行为)。思考时要结合上下文深度挖掘句子所表述的内容及所反映的人物的有关信息,如人物的情感、感受等。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表述不准确。
  解题分析与指导:这是个人物描写句。属于神态描写。思考时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愣”、“笑意”。这两个词背后所附带的信息是什么呢?结合上下文不难看出,“一愣”是因为母亲对“我”主动要求陪她到外面纳凉而感到意外,“笑意”表明母亲的一种惊喜与满足。
  参考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21题:本题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一是衬托什么心情。二是烘托(渲染)什么气氛。有时也具有交代、强调、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这要结合原文具体内容去判断。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表述不准确。
  解题分析与指导:这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用是固定的。但要结合上下文思考衬托了什么心情,烘托(渲染)了什么气氛。同时表述要准确。“……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这些描写反映了农村恬静、和谐、安逸的气氛,也表达了“我”当时一种闲适、轻松、愉快、舒畅的心情。
  参考答案: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22题: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记叙文中主要考查那些能反应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性格的词语。思考时要从这几点人手,逐词分析,找出词语背后隐含的各种信息。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不能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词语所反应的人物情感。
  解题分析与指导:“贪婪”本身是个贬义词,这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贬义褒用,反映出“我”对家乡瓜果的无比喜爱。“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吃法。“心满意足”是形容母亲的,她看到“我”这样吃,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因为母亲种瓜果的目的就是等“我”回来吃。
  参考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2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原文细致思考,答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答理由时,不但要言之有理。更要理由充分。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由不充分,表达不通顺。
  解题分析与指导:一种是不能删去。这一人物的出场,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揭示文章中心。这部分内容对情节的发展、对文章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可以删去。全篇的感情基调愉快、美好,全文也主要描写儿时和现在的美好时光及感受,这个人物的出场。破坏了整篇文章的气氛。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