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200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作者:佚名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7.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分)
  19.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2分)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默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2分)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身无彩风双飞翼,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次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12分)
  甲
  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
  (选自《徐霞客游记》)
  乙
  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约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选自潘耒《<徐霞客游记>序》)
  [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
  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
  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人迹绝矣(
  )无不绝也(
  )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徐霞寻湖的目的是_______(3分)
  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么? (5分)
  猿挂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2分):
  二、写作(70分)
  30.作文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
  (一)
  1.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2.B
  3.(1)要有一定的压力 (2)压力不能过大
  4.(所举例子的温度应不同)
  5.借用物理光学特征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目光
  (二)
  6.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7.B
  8.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
  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9.应多方面看问题。 10.C G
  (三)
  11.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3.C
  14.第⑤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⑥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5.D 16.联想 感悟 语言
  (四)
  17.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18.空间 时间
  19.B
  20.要点:(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 (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1.依依墟里烟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五)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
  24.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六)
  26.不见 横渡
  27.雁湖(或“宕”) 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
  28.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否,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洞穴中探险的样子。
  29.以性灵游 以躯命游
  二、写作
  30.评分标准
  一类卷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无中心。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500字。
  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
  (2)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1]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