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作者:姜有荣




  13.B(①表现的是朱云年轻时的豪侠性格。⑤⑥分别为辛庆忌和皇上之言,虽也反映了朱云的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但均属于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描写)
  14.D(皇上没有治朱云的罪,是因为将军辛庆忌摘下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冒死劝谏,认可朱云能直言进谏,并叩头流血,最终才“上意解,然后得已”)
  附译文:
  朱云,字游,是鲁地(山东)人。迁居到平陵。年轻时与侠客交往,帮助他人报仇。朱云身高八尺有余,相貌雄健,凭借勇力出名。40岁时,他改变志向行为,跟随博士白子友学《易》经,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论语》,并都能继承他们的学业。朱云喜爱那种洒脱不拘的气节和操守,当时的人因此都称颂他。
  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受到皇上宠爱和信任,写了《梁丘易》一书。从宣帝时(朝中)就喜爱梁丘氏的学说,元帝也很喜爱它,想考究它的不同之处,就让五鹿充宗与其他研究《易》经的人论辩。五鹿充宗倚仗着自己(受到皇上宠爱和信任)的权势和口才,很多易学家都不能和他抗衡,都称有病不敢与他会面。有人(向皇上)推荐朱云(让朱云与五鹿充宗论辩),朱云被召入,昂扬着头问难,声音感动了(皇上)身边的人。论到深奥处,接连难倒五鹿充宗。所以很多读书人为这事谈论:“五鹿高大巍峨呀,朱云折断了他的角。”因此朱云被提升为博士。
  成帝时,丞相是原安昌侯张禹,因是皇帝的老师的身份破格升迁的,很受尊重。朱云写信给皇上请求皇上接见自己。朝堂上,当着公卿的面,朱云说:“如果朝廷大臣,对上不能辅助国君,对下没有什么措施使百姓得到好处,都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就是孔子所说的‘鄙陋的人不可交给他事奉君王的大任,如果害怕失去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那一类。我希望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杀死一个佞臣而儆戒其余的大臣。”皇上问道:“你说的佞臣是谁?”朱云回答说:“他就是安昌侯张禹。”皇上一听大怒,说:“你地位低下竟然敢诽谤大臣,在朝廷上羞辱我的师傅,罪当处死,不能赦免!”御史把朱云拿下,朱云抓住大殿栏杆,大殿栏杆折断了,朱云大喊道:“我能够追随龙逢、比干,并在地府与他们交往,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不知道朝廷将会怎样呢?”御史于是把朱云带走。在这个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头上的帽子,解下身上的官印绶带,在殿下磕头说:“这人一向在社会上以豪放直率出名。假如他说得对,不能杀他;他说得不对,应该宽恕他。我冒昧地以性命担保。”辛庆忌磕得头破血流,皇上的神情才缓解,不再坚持处死朱云。到后来将要修理宫殿栏杆,皇上说:“不许更换,按照老样子修好,以便用它来表彰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四、15.⑴如果朝廷大臣,对上不能辅助国君,对下没有什么措施使百姓得到好处,都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就是孔子所说的“鄙陋的人不可交给他事奉君王的大任,如果害怕失去它,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那一类。(注意词语“今”、“尸位素餐”、“鄙”的翻译,“上”、“下”、“益”的词类活用和判断句式) ⑵这人一向在社会上以豪放直率出名。假如他说得对,不能杀他;他说得不对,应该宽恕他。(注意“素”、“使”、“容”的翻译和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式)
  16.⑴用得好。“却”字既表明了天气的倏然变化,也表现出词人内心感受的变化,尤其折射出词人对人生道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等现实问题的内心体验过程。 ⑵该句含蓄地揭示出全词的意旨,词人不仅能笑对自然界的“晴雨”变化,更能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风霜雨雪、阴晴圆缺。从全词看,本句也集中地表现出词人从容的气度、超脱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17.⑴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⑵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⑶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18.沧桑,苦涩,馨香。(答“祛病”不恰当,“祛病”为“药”之功效)
  19. ⑴父亲也有如草药一样的沧桑经历;⑵父亲积累了为人处事的药方;⑶父亲养成了用药治人的能力。(要理解本文“药”的双关意义、象征意义)
  20.⑴用“我”经历的小事来例证小孩子不解药、拒绝药,现身说法,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⑵承接上文,意在说明不解药、拒绝药的人无异于小孩子;⑶为突出下文“我”因不愿熏药而后悔、内疚,以及对父亲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和怀念作铺垫。
  21.B、C(A“进而谈到用药治国”不够全面准确。实际是谈要善于用药:无论治国还是医人,一是要对症下药,二是要肯于吃药。D应理解为:踩碎的不仅是花影,更重要的是踩碎了父亲的苦心;E“均采用正反对比”不准确)
  六、22.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3.(示例)①爱心资助润花蕾,反哺之义暖人心。②献出爱心,希望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开出花朵。
  24.(示例)画面一:[画外音]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冬日的北京,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画面一:[画外音]没有科学便没有环保,生态学家呼吁,去掉装饰,还原冬天的本色。
  七、25.写作指导:本文的写作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确立一个高远的立意。源于文题本身内蕴的深度,我们的立意必须高远,要透过“让”的表征去缘事生理、剥笋抽丝、层层穿透、理性思辨,进而开掘出人性中最善良、最为灿烂的光辉,使自己的文章在立意的高峰上熠熠生辉。切不可泛泛而谈礼让、谦让等传统的故事或日常的见闻,这只会使自己的文章“落笔之前文先衰,长使才子空余恨”。二是要精选一个感人的素材。无论是选择记叙类文体,还是选择议论类文体,都要精选那些真实、真切、真挚、真诚地揭示生活内蕴的写作素材,因为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这一素材要能启人之智,发人之思,感人之心,撼人之魄,给人无尽之回味,从而在理趣和情趣的交汇点上将文章演绎得摇曳生姿。三是要历练一个定格的瞬间。“让”的举动只凝结于一个瞬间,为此我们要悉心历练。要让它既“包孕过去”,包含“让”这一举动峰回路转的漫漫征程或千折百回的心路历程;又“开启未来”,预感事物的发展趋向和结果,折射出夺目的人性之光,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高原上溢彩流光。
  附例文:
  喋血玄武门
  江苏省阜宁中学潘鸿飞
  夜已深,无月。街上静得可怕,像是在昭示着什么。街上只有两人快速地走着,不时交谈两句。“秦王深夜召见不知所为何事?”“听无忌兄说太子即将有变。”“唉,秦王为人太过仁厚,对太子也太过谦让了。”“对,今夜无论如何,也要让秦王争上一争。”
  ……
  三更,秦王府,灯火通明,阁内坐着数人。首座那人正看着阁外的黑夜及那黑夜下的长安城。
  “殿下,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马最近调动频繁,像是有大动作。”
  “殿下,太子、齐王向来想谋害你,近日动向,十分不妙。”
  “他奶奶的,太子、齐王怕他个熊!殿下,我老程出马,定要让他们看看板斧的厉害。”程咬金是急性子,早就按捺不住了。
  秦王这时转过身子,看了看帐下的谋臣、虎将,“再等等吧。玄龄和如晦到了吗?”
  “殿下,”楼下走上两人,正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身上仍穿着道服,“听说太子将有所行动?”
  “太子和齐王近日频繁调动府内精兵,皇上老了,看来他们要对秦王不利。”一旁的秦叔宝接过话来,“可殿下……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怎么说我们都是兄弟,如果让一下能不起冲突就让了吧!”
  “殿下能让,那两府的人能让吗?他们下毒于您,您让了;他们把我们的精兵外调,您让了;他们夺兵权,您让了;他们通过后妃在皇上面前攻击您,您也让了。殿下,这次,你就争一下吧!”长孙无忌带头跪下,其余众人都跪了下来。
  “我只会为国家去争,对于一己之事能让则让。对外,我争;对兄弟,我让。此事无须多议,明日早朝,我会面呈父皇的。”
  “殿下,”房玄龄站了起来,指着窗外的夜和那夜中的长安城,“殿下,您知道太子和齐王的为人,您也知道他们不会新政,他们掌权只会让生灵涂炭,百姓蒙难,你这一让,是让了天下人哪……”
  秦王沉默了很久很久。五更了,他抬起头,看着外面那渐白的天空,披上战甲,走下阁去。
  阁楼之外,秦王府精兵早已列好,秦王看着这些兵士的脸,只说了一句:“玄武门外,杀无赦。”
  他背过头去,实在不忍看这手足相残的一幕;但为了这家国天下,他不能再让了,他要拼死一争。
  玄武门下的血换来了“贞观之治”,那一争,争来了天下太平。
  [评析] 作为一篇故事新编类的力作,作者能调集既有的史料文库,凝数年于一瞬,800余字,再现了一幕刀光剑影、手足相残的悲壮的历史惨剧。其构架之恢弘、气势之磅礴、口吻之毕肖、形神之活现,非大手笔实难为之。艺高人胆大,腹有诗书者自可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本文作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能在透彻把握题旨的基础上,把史料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文章能对既有的丰盈史料随旨驱遣,在“数让”与“一争”的嬗变中,尽得风流。秦王“数让”为手足之情,足显其仁厚;“一争”为家国天下,更显其圣明。两者看似相背,实则一脉贯通,从而将本文的立意推向了一个峭拔的高峰,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姜有荣)
  

[1] [2]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