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人文涵养”类文学作品阅读
作者:唐惠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西湖风景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有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本题要求“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序数暗示有三点,那么据此可将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说西湖的风光秀美;第七至十二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说西湖的文化底蕴深厚;第十三段至结尾,写西湖人的高远抱负与豪迈气度。)
12.文末说“不,不仅是一种享受……”,试续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5分)
答案与解析
内容(如传承文化、承担责任等)(3分);语气与原文衔接(1分);语言(1分)(“续写”注重考生在理解、综合基础上对文本内容的延伸与拓宽。作者在对西湖景美、人美作了深情的描叙之后,倒数第二段的议论暗示着本题答案:杭州在创造一种可持续幸福;作为杭州的热爱者与赞美者,自然有一种责任与情怀——传承美的责任、创造美的情怀。答题要求:一是要依据文意做到上下文连贯,二是要画龙点睛,点明题旨,三是要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保持文本的完整性。)
阅读导航
近几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所选材料,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1)选文以当代作品为主,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2)选文多为“人文涵养”类散文,哲理性强,文化内涵丰富(如《门》、《回望昨日的感伤》、《平面的生活》),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话说知音》、《乡土情结》、《阳光的香味》、《夕照透入书房》、《文赤壁》、《一幅烟雨牛鹭图》、《泰山之思》、《泰山很大》)。(3)选文大多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多适宜诵读,考生在阅读中既能得到一定的教益,又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人文涵养”类散文的考查,基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所以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使所答充分、准确而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宜的答题角度。要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契合要求的答案。
二、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就比较接近。如果弃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离标准答案大都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三、需要综观全文。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为抽象的、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22分)
行板如歌①
□王蒙
柴科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心里,他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始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
艺术就是永远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苦难的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忧郁与摆脱,这就产生了一种摇曳,一种美的极致。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是的,摇曳,柴科夫斯基最令人着迷的是他音乐的摇曳感。有多少悲哀也罢,有多少压抑也罢。他潇洒地摇曳着表现了出来,只剩下了美。
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类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科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热爱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科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旨意有关。
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了。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题目就叫《如歌的行板》,这首乐曲是我主人公命运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我把柴科夫斯基看作是自己的偶像与寄托。
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于是你感谢柴科夫斯基。
注释:①行板:音乐速度记号,约为每分钟60~72拍,相当于人平静时的心跳节奏或不疾不徐的步行节奏。
1.请分别概括第六段中提到的四位音乐家的音乐的特点。(4分)
2.请阅读文中第二段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3.文章第三段中“第六交响曲的哲学”、第六段里提到的“上苍的旨意”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分别作答。(6分)
4.本文为什么以“行板如歌”为题?请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点作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