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人文涵养”类文学作品阅读

作者:唐惠忠




  柳永简论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灵魂。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面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贴,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试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社会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种子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作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中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意,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文章首段中提到柳永“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其中的“经历”、“成就”分别指什么?(4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第三段中所说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不超过40字)(6分)
  3.“在逆境中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这句话具体是指:(6分)
  (1)“一个世界”指□□□□□。(不超过5字)(2)“另外一个世界”指□□□□□。(不超过5字)(3)“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不超过12字)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两项()(4分)
  A.文中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是为了证明他们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地位,但与柳永是不同类型的。
  B.说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是因为柳永的词通俗化、大众化,“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C.要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是不能只靠个人的主观努力的。
  D.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架大算盘,那么,一个人只是算盘上的一颗珠子,得接受命运的摆弄,韬光养晦,而后追求、抗争,获取成就。
  E.黄山上的迎客松,利用了环境,成就了自己,是逆境成才的典型。
  
  参考答案
  
  一、1.贝多芬:雍容华贵,理性和谐;莫扎特:青春,动听;马勒:神奇,华美;柴可夫斯基:催人泪下,使人充满爱意。2.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旋律、作品中的感情以及才华的逐次叙述。内容上:阐述了柴科夫斯基容易接受、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原因。3.(1)音乐使软弱的人在人生的苦痛中感到骄傲、安慰、怡然。(2)上苍给了柴科夫斯基音乐这一最珍贵的礼物,让他教会人类懂得珍惜、更加感激和平安。4.内容上:①和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点相一致;②生动形象且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形式上:①运用了比喻(“行板如歌”)、双关(既指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又指中篇小说《如歌的行板》;既指音乐如歌,也指生命如歌)的手法;②串联起文章内容,起到组织材料的作用。(内容3分,如只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全答出得3分;形式3分,比喻、双关要结合具体内容,否则修辞这个点只能得1分。)
  二、1.经历: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成就:在市井生活中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人在顺境中难以成大事,而在逆境中运用特长,利用环境,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才。3.(1)理想的世界(2)相反的世界(3)在逆境中创造出的新世界4.CE(A项,错在“是为了证明他们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占有地位”;B项,“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是针对柳永“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而言的;D项,应该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追求、抗争,获取成就”。)
  

[1]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