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苏盛葵




  例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于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此题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美,追求美。但所选材料的典型性不够。“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这个细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学生在写“风景”时就有可能受此启发而写假话。如果作文材料本身不能引发考生从厚实的生活积累中去真实地选择材料,就降低了材料提示的价值。
  
  2.要努力出新,避免试题陈旧,不易使考生套题。
  例10.请用你的生花妙笔,叙写这三年学校生活里最难以忘却的一件事,或最难忘怀的一个人;或者,阐发这三年学习生活中某种深刻的感受,或某种新颖的想法与看法……
  这道试题虽然很开放,没有给考生设置任何审题障碍,但无论是内容要求还是题干呈现方式,都比较陈旧,缺乏精心设计和用心斟酌,学生很容易宿构,甚至可把过去写过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套进去,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而且题目过于开放,缺乏适度的限制,缺乏指向性。
  
  3.题目指向性应该强一些,不能大而无当,内容不能过于宽泛。
  例11.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1)另一种
  (2)我看见了
  例12.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
  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11采用了半命题形式,虽然有较好的开放性,但题目空洞、宽泛,题后缺乏提示,部分考生短时间内恐怕摸不着边际,难以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
  例12的提示语写得富有特色,语句优美而有诗情,力图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联想,但审题难度较大,学生读完材料后可能不知所云,把握不住写作指向,不知从何处着笔。
  
  4.题目要适度开放,便于学生自主发挥。
  例13.请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他们两人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道题很显然只能写成叙事类的文章,文体自选就成了一个摆设。一个“又”字提示了续写部分只能用倒叙的形式展开,而提示的情节能否切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临场写作中是否需要编造故事、杜撰情节是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题目限制较多,又难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
  
  5.保持题干中主旨话题的专一性,不能转换话题。
  例14.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此题导语富有感情而又优美灵动,而且引出的“感恩”的话题十分富有教育价值,但题中“感动”与“感恩”概念交混,前半部分内容重在“感动”,后半部分内容旨在“感恩”,导语前后左右摇摆,使考生把握不住到底应写什么内容。
  
  6.命题形式应追求各种题型的有机结合。
  当前作文题中话题作文盛行。话题作文有很多优势,但如果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一种模式,则对作文教学改革不利。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有优势,应从考查的目的出发,结合使用或变化使用,不宜偏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之水是活的,作文训练途径千条万条,作文题型也应多种多样。作文考试不能走入一条胡同,要寻求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7.为保证考查的效度和评卷的信度,命题时要慎重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开放度”问题。中考大量使用开放性的作文题使教师评卷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命题若只利于写作而不便于评价,并不是理性的选择。缺乏信度的测试会失去测试的真正意义。因此在命题中,如何真正科学设题,使作文题朝着有利于控制误差而又开放的方向改革,需要认真研究。我们认为,作文题应追求开放,但同时应注意开放与适度的指向相结合,开放应是有限开放,要便于评卷时控制误差。
  二是选题作文两个作文题的等值性问题。近年来选题作文有增长趋势。为保证评价的效度,选题作文的几个作文题应当难度接近或相当,考查的能力等级接近或相当,应当具有接近的考查价值和考查效果,不应有较大的差异性。若是几道题之间难易悬殊,写作要求相差较大,得分就会呈现虚假性,考试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