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筛选的有效策略

作者:雷林宙

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联系。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连。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传记,所以有必要进行传记知识的穿插,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传记,掌握传记的分类、写法,进而对传记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学会阅读和写作传记。)
  
  资料二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变故”的补充资料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周福清就从北京赶到绍兴。祖父回家的第二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的同年。浙江的乡试通常是在旧历八月初举行。连试三场,每场三天。最后一场考完必在八月十七,次日正是钱塘江大潮的日子。周家的一位亲戚即道墟章家,因为儿子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的祖父去疏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被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而这个亲戚拿了这封信回到道墟,又附了1000元的钱庄银票。马上派人送到苏州的浙江学台那里去。那时规定,学台到了省里。不能收拆私信。信送到时。学台正与知府谈话。就把信放在了一边。可送信人不知底细,吵着要回条。学台只好按规定让知府拆信,知府拆开一看,拿着信就要走,回去就向光绪皇帝奏请了周福清打通关节的事,光绪皇帝批下来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是,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摘自张能耿《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由于自传的表述一般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所以有一些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必要的补充。鲁迅13岁时家中遭逢的“变故”,如果不解释清楚,学生在阅读时就会不知就里,莫名其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这个细节材料,对学生理解文本非常必要。)
  
  资料三 与主题有关的印证性资料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是鲁迅的人生宣言,表现的是诗人上下求索、艰难奋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眷念祖国、立志报效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思想内容和爱国感情正好与《鲁迅自传》相印证。)

[1] [2]